“双减”后,家长的“责任清单”请收好!
摘要: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不留作业、不考试、不补课、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
总结一句话,双减的目的就是——让学习回归校园。
有不少家长拍手叫好: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给孩子报班了,能省下不少钱,孩子的学习都归学校管,更加省心了。”
其实不然,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寄托在学校,作为家长也有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父母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为了孩子的成长,请家长收好这份责任清单。
责任1:督促学习,养成自律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任何一个自律的孩子,那一定是父母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的结果。
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家长不督促,那孩子以后会更加不自觉,更加为所欲为。
当孩子不想学习,懒散放纵时,一定要狠心逼他一把。
你督促了,孩子至少愿意好好学。
没有天生爱学习、自律的孩子,都靠父母的狠心和坚持。
责任2:培养习惯,全面发展
对于孩子而言,在新学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第一步。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勤记笔记,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自觉阅读课外书。
生活习惯
每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到的教材、学习用品等。
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少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天保持适当的身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
行为习惯
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
见到老师要问好,做到尊师重教。
抓好养成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必须从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责任3:重视陪伴,用心沟通
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人父母都知道。
然而有多少父母,没有好好陪伴过孩子。
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说:
“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
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更不用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陪伴,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遗憾。
在这里,不是呼唤各位家长抓紧每一分钟陪伴孩子,而是抓紧陪孩子的每一分钟,做到高质量陪伴。
陪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和孩子沟通。
真诚的接纳和欣赏孩子,给予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正能量。
责任4:建立规矩,学会敬畏
李玫瑾教授说过:“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该说就要说,该立规矩就立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不少家长都不重视。
有的是因为懒,有的是因为溺爱孩子,有的是怕影响亲子关系。
但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放纵是祸害。
没有规矩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孩子只会变成熊孩子,到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外面的世界,没有人会包容孩子的任性和为所欲为。
孩子我行我素,做事不守规矩,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付出惨痛的代价。
《管教的勇气》中有这样一句话:
“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小时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
我们终究无法陪伴孩子一生,小时候给他立的规矩,恰恰是在给予孩子最大的保护。
教会孩子守规矩,敬畏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责任5:播种理想,奋勇拼搏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的理想是用教育改变学生命运。
在理想的指引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张桂梅校长都咬紧牙根、坚持到底。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女,14岁的都尔汗·拉齐尼和12岁的拉迪尔·拉齐尼,他们的理想是为国守边,守护我们的家,守护我们的祖国。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有理想和追求。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拥有理想。
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它却能让孩子仰望星空,看到灯塔。
立志要趁早,理想的种子要早点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
给孩子树立理想,坚定目标,做个有梦想、有担当、对祖国有用的人。
让我们尽好做家长的责任,为孩子的理想保驾护航,引导孩子为之努力、不懈奋斗。
责任6:相互配合,支持老师
“双减”政策落地,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
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会形成合力。
最忌讳的是,家长和老师的互相对立、彼此拆台。
家校配合,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在与老师并肩前行的长路上,请家长做到:
相信老师的专业精神
老师具有教书育人的专业性,不能以偏概全,以个别问题代表整个教师群体。
请信任老师,不在孩子的面前议论老师,更不要以想当然的态度揣测老师。
当你为孩子挨老师批评而心疼时,请你想一想老师的动机和初心。
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联动老师,参与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学会尊重老师。
在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上,只有双方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沟通方式,才能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双减”之下,学做智慧家长,护航孩子成长。
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来到世间,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别外,其它东西基本上都是在后天形成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一个人的习惯同样如此,因此,在培养孩子习惯的问题上,就值得所有家长朋友深思。
对于家长来讲,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其师,信其道。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5、善于提问的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12、客观评价的习惯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三个步骤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许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家庭教育: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中,他将永远也不能成长,也经受不住任何挫折。相反,如果你从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他也会成为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不要那么强调孩子的“自觉”了,“自觉”一词对孩子太沉重,他小小的身体和心灵承受不了!
该训的时候训一下,只要你训得适时适度,孩子会因为你训他而感到轻松!如果你一直装模作样下不了手,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教、对峙、冷战,那样孩子才会真正受到伤害而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所以,今天的父母师长们,不要再指望孩子的“自觉”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你看到一个“自觉”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师长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束的结果。
这没有什么可羞愧的,孩子就是这样,他需要大人的管束,他必须在大人的管束下才能成长。孩子就是孩子,成人就是成人,成人天然就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只要他人格正常,他就有这个能力。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不要在意那么多流行的词语和口号。
作为父母,一旦看到孩子的行为逾越规范时,就要及时指出来并进行纠正,否则他会一错再错。
有时候,孩子需要适当的强制,这种强制并不是对他的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软弱的时候帮他克服困难,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在教育路上,永远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自觉、自律,父母还是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新学期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努力,从孩子的习惯养成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