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变了!未来什么样的孩子更吃香?

2018-04-05 17:58 现代教育报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带着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高校招办负责人、有关专家及知名中学校长,探讨自主招生未来走向及对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影响。

近日,全国各大高校一年一度的自主招生再次纷纷拉开大幕,各校招生政策有哪些新特点?对于中小学人才培养具有怎样的导向意义?自主招生在高考改革的进程中居于什么位置……带着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高校招办负责人、有关专家及知名中学校长,探讨自主招生未来走向及对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影响。

文科类竞赛被淡化

随着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公布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拉开本年度自主招生大幕。尽管全社会都在为“奥赛热”降温,着力减轻学生负担,记者梳理各校简章发现,在可享受降分录取优惠的报名条件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五大学科竞赛获奖依然炙手可热,九成以上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认可五大学科竞赛成绩,各校优惠降分一般为10~60分。

相对于理科需学科竞赛获奖的“硬杠杠”,在自主招生选拔中,对文科学生的评判标准依然“不明晰”。尽管各校在简章中对人文类竞赛奖项等级有说明,但对可供参考的具体文科赛事却鲜有提及。新概念作文、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等以往被提及的主流文科类赛事,受到一定冷落。一些高校在招生简章中,对文科生申报条件表述为在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上“有突出才能和极大潜力”。

一位熟悉自主招生情况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如果将一些含金量高的学科竞赛排除在申报条件之外,将会使自主招生选拔工作操作更为复杂。尽管需要学生、家庭和学校投入包括时间、资金在内极高的成本,但不少有实力的学校仍然坚持做学科竞赛,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与往年相比,今年科技创新类赛事成为不少高校青睐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60%以上高校都认可科技创新奖项,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申请条件分为研究创作、突出才能、学科奥赛。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表示,学科竞赛条件只是作为申请条件之一,并不是唯一条件,满足其他条件,如科技发明、研究实践、文学创作、创新与设计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同样可以报考。

特长生培养仍吃香

从目前的高中教育来看,人才出口主要有三类:一部分学生参加高考统招;一部分在校期间参加金帆或体育等专业团、队的训练,走特殊专长类人才招生;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设置的实验班,主要参加高校自主招生。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北京市也明确2019年底彻底取消小升初特长生招生。

有教育界人士分析指出,小升初取消特长生和高考取消特长生加分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高考招生,减轻因盲目跟风给学生带来的学业负担。因此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不培养特长生,学校应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为确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艺术、体育或科技类课程和训练指导,这类学生将来仍可报考高校相关专业。

据了解,首师大附中的专业精修课程、自主研修课程恰恰是在几年前取消奥赛保送的情况下建立的。首师大附中校长沈杰表示,学校设计此类课程的初衷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学生基于个人兴趣,在前期进行基础性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决定专业精修和自主研修课程来深入拓展。近些年来,首师大附中学生在竞赛方面的成绩凸显,一方面是来源于课程的支持,另一方面与学校对学生兴趣发展的关注有很大关系。

近日,记者在一些知名高中校的中招开放日活动中了解到,与往年招生规模相比,不少高中学校特长生的招生比例并没有降低,一些学校还增加了特长生招收比例。以北师大实验中学为例,该校2017年计划招收特长生63人,占当年普通班招生人数的15%。2018年计划招收特长生74人,占普通班计划招生人数的20%。

一些中学校长也表示,随着中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招生方式日渐多元化,学校将继续加大特长学生培养力度,为更多学有所长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

自主招生将对接新高考

高考改革后自主招生会不会有新变化?关于这一问题,北师大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晓辉表示,从目前浙江、上海两个试点新高考的省市来看,特别是浙江出了三位一体的考查方式,即高考成绩占60%,平时学业水平考试占10%,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占30%。“按这一分数比例看,在高考难度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30%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李晓辉分析说,未来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投入力度可能会加大,自主招生的渠道也会越来越宽。

从国际上看,目前美国大学在招生方面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非常大,相比较而言,国内大学在这方面投入还不大。清华大学丘成桐教授也曾指出,为了把最优秀的学生招进来,连哈佛大学这样的学校都把招生当成最重要的事。李晓辉认为,目前国内清华、北大等高校已经开始加大招生投入,高校根据培养人才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遴选人才,这是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而自主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认为,自主招生的确是一种选拔拔尖人才的有效方式,但也应该推出政策,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出现。针对自主招生中出现的乱象,教育部也发文强调,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诈骗和弄虚作假行为。

李志伟认为,分层、分类、个性化教育,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而学校就是要给每个孩子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增量。在她看来,中学与高校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但高校更接近社会,高校对人才选拔的方式是导向,引导着中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国家对高校人才选拔的方向的确应该进行总体把控和明确指导。”李志伟说。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在维护高考公平和权威的基础上,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唯分数论”的魔咒。“作为高考改革的过渡,现有的自主招生模式将会稳定一段时间,但会逐步与新的高考改革相适应,在渐变的过程中,完成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秦春华说。

高校招生越来越“自主”

前不久,清华大学宣布2018年首次面向普通高中二年级在读学生及三年级应届毕业生招收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几乎在同一时间,北京大学也公布了今年该校数学英才班的招生政策,同样将目标锁定在数学领域有突出特长的高二学生。“清华、北大高二选优,抢人大战将提前打响”的推断一时占据了不少媒体的头条。为何清华、北大不约而同地将招生目标聚焦在高二学生身上?

有媒体基于数学学科特性分析,认为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工具,不但能为计算机、统计、金融、经济学等领域提供所需人才,而且还是人工智能这一热门领域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此次两校将招生提前瞄准到高二学生,也是基于其学科基础性及未来新技术需要考虑。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自主招生方式之前,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就有自己的择优“高招”,如开设高二年级训练营,在中学推行自己的先修课等。“其实训练营就是让学生和高校之间尽早相互了解,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对于高校这些招生和培养方式,该专家予以肯定。

李晓辉表示,目前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已开始向重点生源高中推行自己的大学先修课程,学生选修并在考试中获A+成绩,参加该校自主招生可降60分录取。他还举例说,有些学校甚至在高考招生阶段就建立了专门的“人才库”,承诺学生即使本科不来学校就读,在研究生报考时也会予以优先考虑。

李晓辉认为,此举既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也有利于高校探索和创新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会介入中学阶段人才培养和遴选。

学生“全面”,“优长”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在其自主招生“认定办法及优惠政策”中明确规定,对于可以获得自主招生认定优惠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者(除获得一本线认定优惠分值的学生),录取时可降5分。尽管此项政策早在2011年就已推出,在教育部宣布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背景下,这一消息再次引起舆论关注。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清华此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向考生传达出清华大学对体育的重视;另一个目的是希望能对国内高校起到引领作用。

此消息也引起了中学校长关于发展学生特长的思考。李晓辉认为,学校应鼓励学生学有所长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无论金帆、金鹏还是学校的其他社团,出发点都应该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而不是功利地为了升学。

对于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自主招生这条路,沈杰建议家长,要客观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不能强求。如果孩子的专业特长非常鲜明,就可以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学校,同时也应对报考高校进行充分了解,判断其能否推动孩子在这一专业特长上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