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不是没要求不管教 和孩子做朋友别踩这三个雷区

2018-01-18 10:21 青岛晚报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有些父母和孩子相处,常踩中三个雷区,混淆朋友角色和父母角色之间的关系。要知道,亲子关系比友谊复杂得多。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朋友关系不是亲子关系的归宿,实际上,父母要做的远比朋友多得多。

很多家长认为“和孩子做朋友”是亲子关系的最佳答案。家长和孩子成为朋友,放低自己的姿态,倾听孩子的见解,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没错,但别误解和孩子建立关系的意义。有些父母和孩子相处,常踩中三个雷区,混淆朋友角色和父母角色之间的关系。要知道,亲子关系比友谊复杂得多。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朋友关系不是亲子关系的归宿,实际上,父母要做的远比朋友多得多。

雷区1. 和孩子做朋友就是不管教

家长和孩子以朋友相待,容易处于管教不得的状态。

我朋友一向坚持 “与孩子当朋友”的原则,教育孩子不说重话,批评也是轻描淡写,更别说管教惩罚了。有一次,他孩子为买演唱会门票,偷用了家里的钱。朋友发现后,竟只说了句:“没钱了可以和我们要,别这样。 ”孩子自然没把这轻飘飘的批评放心上,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指出孩子的错误,他就拿“和孩子做朋友”打马虎眼,还说“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我发现,他是真拿孩子当朋友,可孩子却拿他当“傻子”,他一点权威感都没有。孩子十几岁了,出现一些特别需要管教的行为时,父母权威已然失效。

朋友没有义务指出孩子的错误,但家长有。和孩子做朋友,但面对原则性错误不管教,父母权威会倒塌,容易让孩子错后不知错,错后不改错。家长需要在孩子犯错时,进行管教疏导,防止孩子跑偏。有研究证明,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亲子关系,其实是“权威式”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古板的“爸妈说什么孩子做什么”的权威式教育,而是家长对孩子有持续稳定的高要求,以及对孩子行为有持续稳定的高支持。

雷区2. 和孩子做朋友就是没要求

跟孩子做朋友容易让家长失去对孩子高要求的心气儿。比如,现在很多家庭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有时孩子学几天就累了,不喜欢了,放弃了。家长也本着“孩子开心就好”的态度来处理,答应孩子:“算了,我们下次学别的。”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不会这样。所有才艺的学成,势必会经历一段枯燥艰难的时刻。孩子还小,容易退下三分钟热度,这时就需要父母来要求孩子、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引路人。

我们不可能对朋友有要求,而父母却一定要对孩子有期待。我们是成人,本来就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储备,所以更应把“指方向”和“拉一把”的工作做到位。父母如果不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加以要求与支持,其实是对孩子天赋的浪费。

雷区3. 和孩子做朋友是让他说了算

我们应当给孩子提供选择的空间,但不是把所有选择都甩锅给他,让他完全说了算。

我朋友是个很尊重孩子的人,常让孩子做关于自己的决定。在孩子上亲子班前,他曾问我:该不该让孩子自己挑亲子班?他带孩子去体验了两家亲子班,一个离家较远,是中文教学;一家离家只有五分钟的车程,双语教学。孩子体验后,更喜欢远一点那家亲子班。

这时候朋友就困惑了,因为他更倾向于把孩子送到那家近一点的亲子班。 “我应该尊重宝宝的意见,还是按我的想法选?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孩子,只是一个孩子,不具备剖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他可能今天喜欢这家,明天喜欢那家。所以,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家长来做主。

朋友没义务帮你做选择,但我们要为孩子的选择把关。其实,更高明的做法是父母为孩子确定一个大概选择区间。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