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中小学校长摘“官帽” 打破校长任职的“天花板”
摘要:这两年,日照办了一件大事,给1238名中小学校级领导摘了“官帽”。为建设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建立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2015年下半年,日照启动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这两年,日照办了一件大事,给1238名中小学校级领导摘了“官帽”。
为建设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建立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2015年下半年,日照启动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改革后,新任校长不再套用行政级别,全部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改革后,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聘请第三方专家组对校长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岗位聘用、职级薪酬发放及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改革后,校长薪酬职级分为4级9等。校长收入上浮比例最高的达到教师平均工资的90%,多数校长的收入比市教育局局长还要高。
校长好不好 专家来考评
今年,赵庆英被聘为日照市金海岸小学校长。上任后,赵校长一天也不敢耽误,马上就进课堂听课,和老师们开座谈会,开展业务研讨。用她的话来说,“校长职级制鼓了腰包,更提了要求。校长位置能不能坐得住,还得看考核成绩怎么样”。
在日照,校长职级制并不是简单给校长调薪酬、加待遇,而是尝试着建立一套科学的校长评价体系,鼓励校长专业发展。
在日照,推行“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指标评价。“底线管理”包括学校党的领导、安全生产、规范办学等最基本的内容,“特色发展”包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指标。指标体系中,学校内涵发展指标占有很高的权重,促使校长静下心来办学,走内涵发展之路。
在日照,考核是完全独立的。市教育局聘请第三方组成一支专家队伍,进入学校全方位考察,并逐项打分。专家们通过这些具体的指标,勾勒出一个学校的真实办学水平,并出具详细的考核报告。专家之外,每学年还会对校长进行一次由社会知名人士、教职工、家长、学生等参加的办学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纳入校长的业绩评价。
这样全方位的考核让学校方方面面都暴露在专家和家长面前。有校长想通过走关系或是临时抱佛脚来得高分,就完全都行不通了。只有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获得好成绩。
校长聘期内学年度考核每得到一次优秀或累计得到两次合格的,可在本职级内晋升一个等次;学年度考核出现一次基本合格的,职级降低一个等次,出现两次基本合格或一次不合格的,撤销职级解聘职务;出现严重违纪和违法行为,或对学校发生重大责任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予以解聘。
对待考核,哪个学校都不敢轻视。莒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董世琴说:“面临着职级晋升、考核评价、特色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我们一点也不敢懈怠,只有全力以赴,把压力变为动力。”
今年夏天,考核专家组对新聘任校长进行了一轮整体评估。从评估结果看,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校长关注度、积极性明显增加。
薪级怎么定 “班子”共捆绑
改革初期,一些行政官员、学校校长思想不统一,对改革心存困惑,甚至有的还有抵触情绪,给改革带来了阻力。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没有必要推行职级制改革的占19.3%,认为是形式主义的占5.5%。也就是说约1/4的校长不赞同改革,而其中多数是原来行政级别比较高的校长。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教育人事管理领域一场颠覆性革命。
实施集成式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联性、整体性较强。我市没有把改革简单地理解为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而是着眼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将其纳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局进行统筹和谋划。
建立校长专业发展通道。改革打破了校长任职的“天花板”,校长们由“仕途”转向“职途”。通过科学设定职级和薪酬,从专业上评价校长。让乡村校长也有了和名校、大校校长平起平坐的机会。
建立利益共同体。在改革中,我们不单单是对校长进行职级制改革,而且着眼于调动整个校级领导团队的积极性,规定副校长的职级薪酬按校长的三成至四成发放。如果校长的考核成绩不佳,副校长的待遇也要同步下降,形成了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一制度对副校长是一种激励,对校长则是一种鞭策。
改革赢得了发展空间。原来,校长分为股级校长、科级校长、处级校长,越高级别的校长位置越少。很多基层校长觉得干得没劲,找不到发展空间;现在,人人都有晋升通道,乡村校长一样拿高薪、有成就感。
改革实现了归口管理。原来学校的“婆婆”多,组织、人社、编制、财政、教育等部门都管,改革后其他部门对教育部门充分放权,学校少了许多“紧箍咒”,校长真正“松了绑”“减了压”,让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
改革实现了交流轮岗。过去不同规格、不同级别的校长交流存在制度性壁垒。通过改革,特别是乡镇和主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让各类学校都站在了同样的平台上,校长、教职工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有序交流轮岗,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校长不当官 仕途变职途
着眼未来,校长要在这次职级制改革中积极调整心态。
在该市首次评定职级时,被评定为一级校长的57人中,有17人来自农村学校,而有些城区名校校长落聘一级校长,这给他们很大触动。因此,校长必须按照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适应“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新常态,走向教育家办学之路。
校长应尽快适应新的政治生态。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后,教育系统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要变化,校长不再是官员,应从心理上放弃官本位意识,真正从内心去行政化。随着选聘制度的实施,从体制上根除了“跑官要官”的土壤,校长选聘和职级晋升都按新规则进行,由“求人”变成“求己”,而校长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在评价中占首位,必须尽快加以提升。
校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把官职大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一些教育工作者不安心教书而热衷于从政,淡化了教育机构独特的学术属性,导致校长任期和管理行为的短期化、功利化。
职级制的实施,学校由管理转向治理,校长也从行政管理者变成专业领导者,必须树立新的价值取向,把办好学校、提升自身素质作为追求目标,通过梯次发展轨道,努力攀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校长应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传统的校长评价模式主要看学校是否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而新的“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校长考核机制,要求学校注重内涵发展。校长须专心办学、回归课堂、潜心从教,通过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创新,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校长要重视职业属性和学术领导,走专业发展之路,并使之成为行动自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