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备好“本钱”上大学

2017-10-26 15:27 中国教育报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新生入学的第一年,通常被认为是大学教育的奠基年。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成功的大学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年的生活方式。第一年的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有可能导致新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精神和健康状态不良,甚至中断学业。

新生入学的第一年,通常被认为是大学教育的奠基年。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成功的大学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年的生活方式。第一年的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有可能导致新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精神和健康状态不良,甚至中断学业。

度过开学将近一个月的适应期后,大一新生就要正式开启大学生活了。如果把大学4年比作一场球赛,现在热身已经结束,“菜鸟们”的开场哨已经正式吹响。

就像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那样,孩子离家独立面对人生,家长就如同坐在场边观战的教练,只有期待孩子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而不再能手把手指挥孩子作战。有的教练赛前千叮咛万嘱咐,却还是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有的教练却胸有成竹,期待队员的精彩表现。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上大学之前,家长是否帮助孩子已经准备好了奠定胜局的三种“本钱”。

早睡早起,杜绝熬夜

日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20701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3点之前就寝的受访者占21%,23点到零点之间就寝的占52%,22%的受访者表示在零点到凌晨2点间就寝。在受访者中,认为就寝时间在23点之后即为熬夜的占35%,选择零点之后的占53%,选择凌晨2点以后的占12%。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么喜欢晚睡甚至熬夜?如果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习而晚睡,父母想必会很欣慰。但调查显示,在“你熬夜的原因”中,“玩手机”以74%的比例高居榜首,35.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习惯,晚睡强迫症”,2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学习”。选择“失眠”的占30.65%,选择“工作”和“游戏”的分别占14%和15%。看来,大多数大学生晚睡其实是“不务正业”,最常见的就是男生玩游戏,女生刷电视剧。

多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本来以为在床上看会儿手机能加速入睡,结果越玩越兴奋,刷一会儿微博、朋友圈或者看一集电视剧,一晃就过了零点。睡前做这些事情很容易导致晚睡,但部分大学生就是抵御不了诱惑,长此以往,就容易陷入一天比一天晚睡的恶性循环。

作为过来人,父母对熬夜的危害想必都是心知肚明。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前晚熬夜了,第二天人会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严重影响白天的上课。

某知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人连睡觉时间都控制不好,还妄想控制人生。”所以父母要从初中甚至更早的小学阶段就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即使在某些复习备考阶段适当做些调整,也不可彻底打乱早睡的习惯。人一旦形成了生物钟,就不太容易改变,这也是一些中学阶段睡眠有规律的大一新生表示自己在大一时都能坚持早睡的原因。

说实话,孩子上大学以后,家长提醒孩子早睡已经几乎没有影响力了,还是要抓紧孩子中小学时期在父母身边生活的机会,提前下功夫。比如教孩子用睡前喝牛奶、热水泡脚或者戴上耳机和眼罩听点轻音乐等辅助方式帮助入眠,让身体和心灵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规定几点后就不能再接触数码设备。

孩子小时候如果深刻体验过早睡带来的美妙和第二天的清醒,就会非常珍惜早睡这一好习惯,会想办法守护自己的睡眠,真正体会到好睡眠是一切健康生活的基础。

我上高中时住校,寝室流行挑灯夜战,经常复习到深夜。但有个室友却反其道而行之,从来都是到熄灯时间就睡、起床铃一响就起,成绩一直位居班级前列。受他的影响,我多年来也养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晚上不管有多艰巨的任务尚未完成,也按时睡下,第二天早起奋战,效率远比晚上挑灯夜战要高得多。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管住嘴、迈开腿”已经被时下都市白领奉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六字箴言,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同样不例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习惯,也只能是从小抓起。

某高校的学生记者曾经在校内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77%不会每天吃早饭,41%甚至从来不吃早饭。调查还显示,67%的人都因为忙各种社团和学生工作而忽略吃饭。饮食不规律、重度依赖外卖,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不良饮食习惯之首。恐怕绝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在家里经常享用绿色有机食品、一日三餐不重样的孩子,在大学里会对吃饭这件事如此不上心。

所以,父母要重点引导孩子了解“吃饭”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男生关注身体强壮程度,女生则偏爱身材比例。所以父母可以对症下药,经常和孩子分享一些因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受损的案例,借此督促自己的孩子养成“吃饱饭,吃好饭”的饮食习惯。

根据医学专家的建议,学生饮食习惯要着重关注三个问题:第一是饮食的质,即如何选择食物,吃的食物种类越多,获得的营养素越丰富;第二是饮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一天只吃两餐饭,或者进食无规律、饥饱不定,都是不可取的做法;第三是进餐时间的安排和习惯,即何时、如何进食。这三个方面的认知和习惯,都是孩子从小在家庭环境里习得的。大学生喜欢点外卖或者不按时吃饭,一个重要原因无非是电视剧或者游戏的内容吸引力太强,分分钟都不能错过,全然不顾边看边吃非常影响身体健康。所以父母尤其要以身作则,戒掉边吃饭边看手机或电脑的不良习惯。

要想有好身体,除了好好吃饭,还要适当运动。近年来,学生体质下滑被社会关注甚多。不少体育老师纷纷表示,如今孩子的体质一届不如一届,从每年公布的体测成绩中可见一斑。

要让孩子上了大学也能坚持体育锻炼,将来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父母就要从小学和中学开始帮助孩子制订一些训练目标和运动计划。有条件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陪着孩子一起参加运动,走到户外去体验大自然的乐趣,这也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创造亲子时刻的绝佳方式。

如果父母实在没空,可以鼓励孩子联系同学,组织他们一起运动,参加一些球类联赛,在你追我赶的集体氛围中强化运动习惯,完成从“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的转变。

孩子小时候,父母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在运动方面的物质奖励,比如完成既定的锻炼计划,或者在某项运动方面表现突出,可以奖励一些礼物,比如孩子喜欢的球星的球衣、球鞋,激励孩子奋进。

学会管钱,理性消费

今年开学前夕,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求助帖引发了网友热议。这位妈妈说女儿即将到杭州上大学,除去购物费用,她打算每月给1200元伙食费,女儿却抱怨“到底是不是亲生的”。求助帖引发了关于大学生活费到底该给多少的争论。

不会花钱这一现象,在如今的学生群体中特别常见。就像每个人的智商、情商不同,反映出不同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的表现,财商(FQ)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财富管理能力。

在上大学期间,我的生活费处于班级平均水准,但每到学期结束总是还有盈余可以给家里的长辈买份礼物。我之所以能该花的时候就掏出钱包,不该花的时候就捂紧口袋,就是因为父母在我小时候有意识培养我合理消费的能力。读中学时在学校吃午餐,月底要列一份开支清单核对给父母看,根据超支或盈余调整下个月的消费计划。后来的零花钱和生活费,父母就不再操心了。

有一句话叫做“盈利从预算开始”。在孩子中学阶段,父母不妨参考当今企业财务部门的普遍做法,根据预算给孩子发放零花钱。如果年底有盈余,就归孩子自由支配;如果没到年底就花费超标,就要求孩子写书面说明,解释超支的原因,重新制订下一年度的预算。坚持这种训练,才能让孩子花钱更有计划性、针对性。

每个寒暑假,都是父母引导孩子树立合理消费观、培养节俭自立意识的绝佳时期。与其敷衍孩子说“你的压岁钱交由爸妈保管”,不如借此契机教孩子怎么理性消费,比如孩子看中一件喜欢的个人物品,就让他用自己积攒的零钱购买,鼓励孩子自己上网比价,或者去商店打听价格,最后综合性价比来挑选自己中意的款式。

无论是现在的孩子热衷的平板电脑、球鞋、衣服,还是上大学期间的各种消费,父母都要教会孩子消费时有主见,保持头脑冷静,不与身边的人进行攀比。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才是正确的财富观。

理性消费不妨从记账开始。买一本精美的小本子,或者下载一款专门用于记账的手机软件,和孩子一起养成每周或者每月记账的习惯。小目标比较容易实现,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是把钱花得更精准的基础。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