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成长
摘要:从孩子呱呱落地,到他(她)离开父母去独自闯荡,其实无非短短十多年。这十多年里,父母应该做的,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一到假期,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和一大群表哥堂姐、弟弟妹妹们一起玩。
玩到开心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大人们管着、自己都能聚在一起为去哪玩、玩什么出主意。
突然感觉,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慢慢长大了。
国庆期间,我给两个读小学的女儿报名参加为期两天的野外生存训练营。
两天一夜,她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趟过湍急水流,翻过崇山峻岭,学会钻木取火,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开始,我有点犹豫。毕竟是文弱的女孩子,她们可以吗?
但带队老师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顾虑。
她说:“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带队老师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和孩子们一起看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电影结尾的一个细节,给了我很多启发——
影片里大女儿吉塔最后终于杀进了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摔跤决赛。
决赛那天但因为教练的阴谋,父亲无法赶到现场。没有父亲的支持,吉塔能赢吗?
较量越来越艰难中,对手的攻势越来越猛。没有父亲的吉塔,几乎已经被现场解说员笃定失败。
但,就在这一瞬间,奇迹出现了。
不再仰望父亲力量的吉塔,内心的小宇宙,终于因为自己而全面爆发了!
她瞅准对手放松警惕的一刹那,用摔跤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得分最多的一个动作,成功逆袭成为第一个获得英联邦运动会摔跤比赛的印度籍冠军。
在父亲看不见的地方,吉塔学会了独自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这一刻,我觉得,吉塔真正长大了!
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才能学会依靠自己、努力生长。这个道理,最早是我的父亲教会我的——
今年夏天,父亲从老家来看我们,带来了满满几袋子自己种的蔬菜。
我说:“爸爸,这么热的天,是不是要经常给蔬菜浇水,蔬菜才会长得这么好?”
父亲笑了,说:“一听你这话,就知道你不懂种菜。”
父亲说,种在地里的蔬菜,夏天是不用浇水的。不浇水的蔬菜,为了吸收地底下的水分,根就会努力往下生长,根系越来越发达,抗晒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浇水,根就懒得往地底下生长。时间长了,根就浮在地表上。太阳一晒,很枯萎了。
我们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就像是给夏天给蔬菜浇的过多的水。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让蔬菜长的更好,但这种过度保护,其实不知不觉中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生存能力的机会。
最近网上盛传两句话,一句是“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娇惯我?”另一句是“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埋怨我不会飞翔”。
这两句话,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对父母发出的心声。
当我们责备年轻人“啃老”时,其实也应该反思,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啃老”?
“啃老”现象的背后,是年轻人生存能力的丧失。
什么是生存能力?百度显示,生存能力包括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
从孩子呱呱落地,到他(她)离开父母去独自闯荡,其实无非短短十多年。这十多年里,父母应该做的,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每次带她们出门,都是培养生存能力的“练兵”。
在商场、飞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合,我会教孩子认识各种标识,让她们学会根据标识找到想去的地方。
比如,孩子们想上卫生间,我不会直接带她们去,而是让她们根据标识自己找到卫生间。
有一次,和孩子们去北京玩。坐地铁时,我故意走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助买票、刷票、判断方向。地铁很拥挤,我们三个人差点无法同时挤上车厢。
车开动后,我问孩子们:“刚才,如果你们挤上了,我没挤上,你们会怎么办?”大女儿想了想,说:“那我们就在刚才约定的地点下车,在那等你。”
我说:“对,要沉着镇定,不要慌张。如果等不到妈妈,可以找穿着制服的警察叔叔,借他们的手机打电话给我。”
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分离。
再强大的父母,也无法陪孩子走完属于孩子的人生路。
正如龙应台女士在《目送》中说的那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因此,从今天起,请相信你的孩子,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正在成长,且成长得更好。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