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243分!看看青岛二中学霸怎么说?
摘要:高三学生普遍爱恨交加的刷题,其实只是一种促进知识掌握的手段而非目的。
杨凯杰
青岛二中高三13班杨凯杰,高考文综成绩243分。
拿到文综试卷后,首先要面对的是35道选择题。近几年高考选择题较为灵活,重视对知识和思维的综合考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刷题,广泛见新题型,增强即时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方能面对灵活多变的高考选择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高三学生普遍爱恨交加的刷题,其实只是一种促进知识掌握的手段而非目的。刷题需要一定的数量作为基础,但不能唯数量论,应明确“不以千题万题论英雄,掌握要点方为上”。通过刷题找出并弥补知识漏洞,理顺解题思维,打通知识迁移的道路,便可以题尽其用。在刷题过程中,对于因为思路错误而出错的题应当重点关注。全国卷“重思维”的特点十分突出,因而对于书本知识不能局限于识记背诵,应当通过反复练习,总结规律以及适当的课外积累,达到“以课本为纲而不拘泥于课本”的程度。
非选择题部分要实现提分,需要懂得文综大题所给的材料可能十分新颖甚至见所未见,但思路及答案一定是和所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各科基础知识是非选择题得分的原材料,而在反复练习与总结中形成学科感觉,把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才能取得高分。非选择题容易出现“写了不得分”的遗憾,避免这种遗憾的关键在于逻辑清晰,思路全面,用语规范,文综大题踩点给分,有点有分,如果只从多个方面中的一两处作答,比较容易造成要点的遗漏失分,适当多答几点,可能就多了几分。答卷时对于学科语言也需要做到规范表述,否则也有可能扣分。
文综三大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历史学科史实繁多,死记硬背往往事半功倍,可以以时间,地点为线索,通过不同史实发生先后,因果联系等将零散的知识穿起来以便记忆。政治学科需要对各种原理概念加强掌握,明确辨析,并在学习之余关心时政要点和国家大事。地理学科作为文理思维的综合考察,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对解题思维的分析把握中,重视自然地理部分内在规律,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而在人文地理部分中,分析题目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备考方法
1. 考前几天可以适当刷题以保持手感避免生疏,对考场常用的关键知识点反复回顾
2. 考前翻看笔记本或错题本,找出自己过去做题或考试中的不足,争取一旦再次考到能够化错为对
3. 考前一天不要进行过多复习,更不要纠结于偏题难题,而应通过休息,运动等方式调整状态,尤其是大考来临时更要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良好心态有利正常发挥。
4. 进入考场前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已一定能发挥出应有水准。
5. 考完一门学科后不要急于对答案,避免因为发现失误而影响考试状态。
青岛二中高三5班的李嘉峰,高考文综成绩240分。
就目前的高考来看,得文综者得天下。在文综难度普遍大于主三科的背景下,文综高考的发挥好坏直接决定高考成败与否,如何有效提升文科科目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一、三科学习方法介绍
文科中同学们普遍认为难度最大的就是地理。对于地理大题我认为是“两条腿走路”,即模板总结与逻辑思维训练相结合。模板总结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老师上课传授的内容,一个是做题经验总结。模板在建立之初,需要在做题中不断完善,形成口诀。例如我地理用了两年多的一个关于区位条件的模板就是:土(土壤贫肥、土层深浅)、水(水源、河道)、地(地形、地质)、生(生物)、气(气候,即气温、降水、风力)、矿(资源,包括多少、质地、可获得性)、光(光照)、温(温差)、冬(冬季温度)、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市场、交通、劳动力(数量、质量),科技、资金、地价,政策、历史、工业基础、产业协作。这种模板对除非常具体的条件题之外都有非常有效。除了这种题之外,对于数据描述、水文题、地理特征题等具体的题目都有模板。这就好比打靶,每一个模板都十分精准,考试时只要遇到一个都值得庆幸,得以迅速作答。但是切忌过分依赖模板而忽视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训练。因为高考题目都是有非常具体的背景的,一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是否可以套用模板,而非生搬硬套。有的同学自己不动脑,考试前就把之前做过的题目生看死记硬背,这都是不对的,做题在模板总结之外最重要的是训练思维。所谓逻辑思维训练,就是我认为平时训练在整个高考备考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训练思维,知识总结反而放在其次。所谓逻辑思维法,就是使用逆向推理,追根溯源。这种方法的诀窍是“先承再转”,“承”就是分析“是什么”,转就是分析“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沼泽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沼泽是什么,不就是一滩水吗?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滩水?根据动态平衡原理,就是水流进得来出不去。为什么进得来出不去?怎么进来的?就是天上来的(大气降水)、地上来的(河流水汇聚)。为什么出不去?就是上天无路(气温低蒸发微弱)、入地无门(地下冻土)、平地也不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样在一层一层的推理中,答案自然就出来了,也不用死记老师给的答案。这种逻辑推理法在考试中运用得远比模板总结法更加广泛。因为这种方法简单,而且无论什么题都可以应用。此法也是我向同学们极力推荐的方法。对于地理选择题,这是让我又爱又恨的题目。因为这原本是我的强项,但到了高三高原反应很强烈,所以又错的很多。总的来说,首要的就是放松心情,不要多想(尤其是对我这样高二地理水平就比较高的同学而言)。因为随着我们做题能力的提升,我们最后所考虑的远远超过出题人所考察的,这个时候就是冤大头了。所以就立足于知识,不要多想。高考题目不是植根于知识就是植根于生活常识,就按照最一般的状况去想,尊重第一感觉,往往就是正确的。
下面是针对高考题目的信息筛选方法。高考题目往往信息含量很大,容易让人没有头绪。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做题之前先看背景材料,根据这几个方面归类材料:背景知识、新事物新原理、常识知识,其中新事物新原理直接从材料中找,背景知识和常识知识可以通过区域定位和出题人考点来推测。
例如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我们来看材料信息,主要都是区域背景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句话是引出,基本不设考点。第二句话介绍了降水和蒸发的关系,第三句话介绍了湖水的盐度。据此可以推测它所要考的知识应该是降水蒸发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常识。
所以后面第一道选择题就是针对第二句话来考的,第二道选择题针对蒸发概念来考的,第三道选择题针对第三句话和溶解度常识来考的。(老师这个题我弄不来,您不能帮我配上。)
政治题在三科中算是最简单的。尤其是选择题,要力争全对。对于大题,全国卷与山东卷风格迥异,更加注重实际思维的运用。对此,我的方法也是两条腿走路,就是“时政热点总结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并重。”政治每年的题目都会依托时政热点,例如今年就考了供给侧改革。我们整理时政是要弄明白他到底是什么事,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与哪些知识相挂钩。例如最近很火的“三权分置”改革,可以这样分析:第一,它是经济体制改革,所以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既然是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土地资源配置,所以是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他还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所以是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它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所以是农民增收的问题。但切忌背答案,时政总结只是提供了答题角度,重点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要珍惜平时做的每一道题。所以为逻辑思维,也是“先承再转”。“承”就是通读设问,明确指向。“转”就是熟记指向,带着指向,阅读材料。我们往往对材料容易不知所措,所以带着指向对材料会容易看出材料背后蕴含的逻辑,就能把材料读懂。
历史也是我又爱又恨的科目。因为我的历史在高一高二是数一数二的,但到了高三高原反应很强烈,历史成绩直线下滑,心里也经历了很多挣扎。
对于历史选择题而言,我认为老师讲的方法就非常有效。结合我自己的方法,总结成“八字真言”:整体把握,抓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主谓宾和关键的信息词,我们通过划出关键词(一定要划出),就可以明确题干主旨,防止片面理解,从而做到整体把握。然后可以阅读选项,对于选项,要注意划出中心词和限制词,中心词就是重要概念,限制词就是修饰中心词的定语。看中心词是否与主旨相对应可以排除掉一部分,看限制词是否符合相对性原则(一般选择态度比较模糊的,切忌选择带有“开始”、以偏概全、不确定变确定的选项,尽量选择在哪里都说得通的不得罪人的选项)也可以排除掉剩下的。
对于主观题,我也是两条腿走路,即“学术词语积累与解题能力训练相结合”,这是我们平时做题的主要目的。学术词语积累就是针对某一类型的题目积累术语和对应知识。对于“解题能力”,我个人总结出的方法是“先通读全部设问,阅读指向,带着指向,阅读材料,划分层次,对应知识”,这种方法对40题非常有效。因为40题一般是一大段材料后面跟着两个设问,先将两个设问全部读完,明确指向(尤其是中心项),然后熟读几遍指向,牢记在心,再阅读材料。这时我们就能看到材料字句背后蕴含的逻辑和出题人的意思,自然也就能看明白哪一段材料针对哪一个指向,整个题目就清晰明朗了。然后划分层次,基本可以按照“背景原因类、内容特点类、意义影响类”三类对材料进行归类,将关键词用三种不同的记号标记出来(我一般用方框、波浪线、方括号),同时可以联想背后的知识(没有知识不用联想,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为防止忘记可以在每一个关键词上面标序号。等这一切都完成后,整个题目就已经完成了90%,剩下的就是誊写答案了。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将两个设问全部读完,这样一气呵成,思维不会断,还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切忌看了第一个题目就直接上手做题,这样不仅慢,而且思路容易断。
二、文综综合练习概要
文综的平时练习非常重要,最主要的不是做题,而是练心态,不急躁,不过分紧张,静下心来答好每一道题。注意练习时间分配和答题的速度。高三之后每周周末都会发一套文综自主练习,这一定要找出一个整的时间来做。我一般选择周六晚上的时间。通常我在家做都会超时,甚至两个半小时的题目我用三个半小时做完,因为自己练嘛,所以很正常,关键在于完成,无论做到最后心里多么浮躁都一定要逼着自己坐得住把全部题目做完,这是练心态。做完之后一定要对答案自主批改。就算时间紧无法改错也一定要学着老师那样先给参考答案赋分,做到每一分都有据,自己整出一个评分细则来,然后再严格按照评分细则批改,能不给的分尽量不给。这样即使没有自己改正题目答案,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一步如何改进,这时改不改答案已经放在其次了。实际上,我高三用的最好的就是自主批改,一分一分严格的批。无论是自己在家做还是学校统一练习,我都要批。尤其是学校练习,我一定要先在老师批出来之前把自己的先批出来,这样一可以有一个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这时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如果直接坐等老师批出卷子来,那么自己的总结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是按照严格的批,所以自己的分数就会比实际结果低(我最高一次比实际低了20多分,高考比实际低了5分),所以就可以看出老师在分析卷子时分析不到的不足。
除了大题练习之外,我认为,得文综者得天下,而得选择者得文综,主观题往往拉不开分数,而选择题一个四分,错上几个就很可观了。我这次高考就是选择题答得很好,只错了一个,而平均水平错七八个,那么这就多出来二三十分,是别人主观题怎么答也拉不回来的。我的选择题专练主要是从高三下学期大规模进行的,主要是手机上的猿题库(在家)和套题(在学校)同时使用。一开始我是分学科专练,但后来发现不行,因为往往一科上来了另一科又下去了。所以逼得没办法我就做一整套文综选择。我选择每天的第一节晚自习(六点到七点半)拿出来给文综选择练习和解答。一开始用将近一个小时做完,后来是缩短到45~50分钟,省下来这10分钟给主观题就很可观了。我发现,选择题答得慢不一定正确率就高。我以前答得慢是因为像地理那样想多了,有时考试时甚至答了70分钟,这样历史41题基本上就扔了。但这样正确率并不高。如果将速度提起来,基于最基本的知识和第一感觉来做题,将犹豫多想的时间省去,正确率反而会提高很多,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可以答完全部题目,还能多得分。这可是体质增效的大好事。
三、文综应试技巧
高考之前,我已经将文综的答题顺序在脑中过了很多遍。
由于提前发卷子,所以首先要看选修题目,看到底选哪个。选择里面是有坑的。有的题看着简单,实际上是因为第一点你能直接想到,但后面几点反而答不出来。有的题看着很难,实际上后面几点和第一点一样可以想出,得分反而很高。所以选择时一定不要看表面,要试着去在脑中答一答,看看到底能打上几条,然后再做出选择。
然后就是在打铃之后开始答选择题。选择题要看成一个整体,整体优化。不要在难题上纠结,重要的是多得分。政治选择是最简单的,所以一定要全对,这是必须的。地里选择可以适当放弃一些很难的题目。历史选择要争取全对。在做题时不要急着先选出来,因为那样容易纠结和改错答案,一定要考虑好了再选出选项。在这里还有一个整体优化,就是历史的选择31~35题错误率很高。绝对不是难,而是做到这个时候心里木了。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打起精神。这个时候不是少扣分,而是往回找分。
做完选择之后直接将卡涂完,然后做主观题。主观题做到历史部分时可以先做40题,然后做选修,然后做41题。我觉得做完40题之后还剩20~25分钟做后面的三道题是比较合理的。
李嘉峰
高三12班崔巍,高考文综成绩239分。
有的放矢,大胆细心
对于文学科来讲,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相对较好的分数,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完成整张试卷是最重要的,这并不容易,需要在平常的练习中严格把握时间,探索出自己的应考节奏
其次,对于做题策略,首先要大胆。选择题不要依靠套路,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这道题是为这道题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某个套路存在的。否则会经常在复习的后期发现因经验主义错误和以往试题的束缚而出错。主观题要重视课堂。 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课堂上每位同学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让人耳闻目睹思维的激烈碰撞,并在碰撞中开拓了自己的思路。要多和老师和同学交流,提升自己的进步空间。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通过老师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会让我们快速发现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思维更加严谨。在和同学的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享受到分享的乐趣。
最后就是细心,这是在高考中的教训。如何细心,需要一个稳定并且自信的心态,需要用平日积累的基础的铺垫。如此,得文综而得高考 便是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