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看了上海两所学校的考题,不少网友觉得,如今只拼爹拼妈恐怕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拼爷爷拼奶奶,拼姥爷拼姥姥。这不是民办不民办的问题,而是教育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学生入学“查三代”? 上海对“考家长”民办学校追责
这不是民办不民办的问题,而是教育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看了这两所学校的考题,不少网友觉得,如今只拼爹拼妈恐怕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拼爷爷拼奶奶,拼姥爷拼姥姥。窃以为,之所以会出现类似的让家长绝不敢掉以轻心的疑似笑话,源于教育是卖方市场,主导权不在家长,家长只有被调戏的份儿。不管是主动到处去买力所能及的学区房,还是被动让各种学校以无厘头刁难,都是由于家长可以选择的机会太少。特别是对那些受到户籍、房产等因素限制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更是如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舆论不应该以“民办学校”的标签去批评这些学校,而应该看到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境地。因为这不是民办不民办的问题,而是教育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我甚至觉得,民办学校以如此拙劣的手段进行招生筛选,恰恰反映出其中没有权力寻租的问题。公办学校可能不会这样的神刁难,但是不是有其他的问题貌似值得媒体去关注下。
但不管如何,归根结底的问题是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家长选择?国家在战略层面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教育领域按逻辑不应该例外。我们改革开放已近四十年,GDP实力已经是世界第二,是第三名日本的两倍还多,如此强悍的经济基础为什么会出现教育资源短缺,是需要认真反思的。而且,这个问题随着二孩出生量增加,如果没有适当的、快速的解决机制,将会加剧目前的情形。
简单来看,可能的方式是两方面推进,一方面是公办教育资源的增加,并且摒弃各种外部要素对孩子入学的限制,让公办学校成为家长可依赖的兜底选择,让义务教育真正只以孩子的年龄为依据,以孩子方便入学为核心,让教育成为大家共享国家发展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果实。
另一方面是推动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在做好监管的同时,设定合适的准入机制,避免“玻璃门”现象,放手让愿意投资教育的资源充分涌流。中国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主管机构早就积累了充分经验来引流、疏导和管理社会资源对教育领域的介入。试想,如果有足够多的像阳浦小学和青浦世界外国语这样的学校,它们还敢如此难为家长?在各种课外辅导班中,哪个机构、哪个老师不是满脸堆笑欢迎孩子和家长?
因此,这种神刁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供给不足或者说加诸外部要素限制过多造成的供给不足,需要有更多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为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提供更有利的政策环境,让家长能够有尊严地送孩子步入义务教育阶段。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