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名单公示!青岛3位教师入围2025年“齐鲁最美教师”

2025-08-22 09:23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青岛市中心聋校姜竹亭,以及驻青高校中国海洋大学史宏达、山东科技大学刘伟韬榜上有名。

青报教育在线讯  省教育厅近日公示2025年“齐鲁最美教师”(团队)入围名单,包含全省17名教师、3个团队,青岛市中心聋校姜竹亭,以及驻青高校教师中国海洋大学史宏达、山东科技大学刘伟韬榜上有名。

名单公示时间2025年8月20日至8月26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选树宣传活动办公室反映。通讯地址:济南市千佛山西路38号(山东教育电视台),邮编:250014,电话:0531-82677301,传真:0531-85591009。

史宏达,男,汉族,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课程思政名师等荣誉。他扎根讲台、以身为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港筑天下”的宽广胸怀与责任担当,培养了一批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他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给祖国偏远海岛送去了“光明”,不断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注入新动能。他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国家级专业建设成果,使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从一个年轻专业成长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他致力于世界海洋能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不断壮大我国海工科研“朋友圈”。他甘做一架“让学生踩着自己登高望远”的梯子,用“大爱”和“大我”诠释着新时代教师之美。

刘伟韬,男,汉族,1970年1月生,民进会员,山东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扎根一线教学科研岗位31年,瞄准国家能源战略部署,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创新煤矿智能开采领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先后主持各类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2项。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发挥学科优势,提升能源报国硬实力。主持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解决矿山安全开采“卡脖子”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大力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带领学生围绕现场技术难题开展问题驱动式创新研究,指导学生多次在“挑战杯”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9名学生获评全国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冲击“双一流”提供了强力支撑。他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负责人、霍英东教育教学奖获得者。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突贡专家、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姜竹亭,女,汉族,1970年3月生,民盟盟员,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聋校教师。普师毕业后,她选择到聋校当一名教师,深耕特殊教育37年,她秉持“尊重个体差异,成就快乐发展”的理念,创新实践“一生一案”育人模式,为每位学生精心规划成长蓝图,所带班级获评全国聋校首批实验班和青岛市先进班集体。她以开拓者的姿态,自学形体训练课程并开设选修课,践行“开发潜能,点燃可能”,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学生们不仅成为残奥圣火采集使者,还有多位成为特殊艺术和体育的佼佼者。她积极投身于教育帮扶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为山东省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了贡献。她致力于无障碍建设,担任青岛电视台手语主播20余年,连续10年为青岛市人代会《市长政府工作报告》电视直播提供同步手语翻译。她希望每个听障孩子都能在尊重包容与专业支持中绽放生命光彩。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