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二实验初中:以“学术”立校,成就每个生命
摘要:近年来,“二实验”的牌子愈发响亮,学校在2025年中考中表现亮眼,为众多优秀学子通往优质高中,进而迈向“清北”等顶尖学府奠定坚实基础。该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却仍出现“一位难求”的招生盛况,这所学校的魅力来自哪里?
青岛日报2025年09月10日版面
■学校将“五环两翼”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
“老师,感谢您,孩子在学校成绩提升了,性格开朗了,人也越来越自信……”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教师崔丽华收到的这封感谢信,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近年来,“二实验”的牌子愈发响亮,学校在2025年中考中表现亮眼,为众多优秀学子通往优质高中,进而迈向“清北”等顶尖学府奠定坚实基础。该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却仍出现“一位难求”的招生盛况,这所学校的魅力来自哪里?
“五环两翼”重构课堂,破解教学痛点
传统教学中,创新素养培养流于形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迁移应用。青岛第二实验初中校长卢宝山认为:“课堂是育人主阵地,必须要守好。”基于此,他带领团队探索“五环两翼”教学法,获得青岛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作为青岛市名校长,卢宝山提出“学术二实验”的口号,并用该教学法推动课堂从“教知识”向“育素养”转型。“五环”即自学、互学、展学、导学、固学,以学生为中心,层层递进实现知识吸收和素养生成;“两翼”即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分别为“五环”提供学习路径与实施平台。
一份导学案背后是一个教研组乃至全校的努力。每堂新课经过个人主备、集体研备,再通过实践课查漏补缺,最终形成个性化导学案。课堂上,学生6人一组开展阶梯式学习,先学会的同学担任“小讲师”,让学生从学习者变为知识传递者。小组生成的新思路、典型错误作为资源进行展示,教师可精准点拨。最后通过分层练习与实践作业,确保知识落实与创新实践。“五环两翼”构建起民主、快乐、互助、高效的课堂生态。
为确保创新素养培育不跑偏,学校构建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四维”评价体系,细化出16个评价角度,教师据此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让课堂改革有章可循。
如今,在数智化浪潮下,学校将智能化设备与生成式AI融入课堂,AI推送个性化任务,小组合作实现贡献可量化,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从“教学者”到“研究者”,打造学术型教师团队
课堂改革的落地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研究型教师队伍。教师若仅停留在“教学者”层面,难以实现教育质量深层突破,唯有转型为“研究学生如何学、素养如何育”的“研究者”,学校发展才有持续动力。
学校为教师学术成长提供空间与机制保障,建成10个学术探究中心,每周学科组定点、定时、定主题在此开展学研;构建“先听后上,即时快评”机制,实现建议即时反馈,教师即时改进;每月还将优秀课程进行全校共研。卢宝山更是坚持听遍每节新课,助力教师打磨课堂,推动团队加速成长。
为进一步培养教师队伍,学校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院”,聘请青岛大学5个学院的教授担任院长,让教师接触前沿理念与方法,带动教师团队高水平发展。
杨慧的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化学教学》;入职3年的房文欣熟练掌握“五环两翼”教学法,展示课更是获省一等奖;崔丽华带领团队获山东省优秀课程设计二等奖;黄桦获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在“学术二实验”氛围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此成就自我。
以“成就教育”为魂,指向生命成长
课堂变革与教师成长,最终指向每一个具体而鲜活的学生。学校秉承“成就每一个生命与梦想”理念,培养“聪慧博雅、阳光大气”的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筑基。
卢宝山表示:“我们关注学生成绩,更关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院”建设中,五位大学教授带来大学资源,助力学校打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壁垒,形成“大学引领、教授培育、名师执教、贯通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学术思维,在科技素养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上早启蒙、早发展。
学校还构建了“文化浸润—课堂变革—课程赋能—评价引领”的育人体系。校园内的樱花大道、生态园、各类雕塑与名言警句潜移默化塑造学生气质;教学楼内分层展示多元文化,使每个角落都成为教育空间;学校开发30余门跨学科项目,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探索方向;学校通过“七彩阳光卡”多元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评选班级之星、月度及年度人物,持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荣誉感,培育创新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学校还设立五大学生组织,如学生会、自主管理委员会等,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支持其全面与个性发展。
学校的魅力来源于“学术立校”的深层竞争力,来源于突破传统瓶颈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努力。在这里,真正实现了“成就每一个生命和梦想”,助力学生赢得当下,成就未来。
青报教育在线 孙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