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强镇筑基中小学骨干教师苏州研修三:探索“苏式学校”建设,挖掘文化教育内涵
摘要:穿堂而过的涓涓小溪、雕刻精美的石板古桥、粉墙黛瓦的特色建筑……伴随着苏州冬日美景,平度市强镇筑基试点校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学习之旅。
青报教育在线讯 穿堂而过的涓涓小溪、雕刻精美的石板古桥、粉墙黛瓦的特色建筑……伴随着苏州冬日美景,平度市强镇筑基试点校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学习之旅。教师们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探索苏式学校建设奥秘,在南北方教育理念的碰撞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
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惠兰做题为“基于文化特质的课堂建构与实践——以‘苏式学校’为例”的专题讲座。“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哪里?学校发展的核心落脚点在哪里?在课堂,在文化!文化背景下的课堂建构才是有支点、有力量、有生命力的。”讲座一开始,惠兰以姑苏区千年历史文化为基础,言简意赅地指出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进步的重要意义。
苏式学校建设源于区域文化历史传承之责,源于区域教内涵发展之势,源于区域学校自我提档之需。惠兰提到,姑苏区现全面推进苏式学校的建设,包括“苏式学校的表征内涵、苏式校园的物型特质、苏式课堂的主张表达、苏式教师的德品学养、苏式学子的气质个性”五个方面。
苏式学校是如何建设的?“苏式学校的建设注重兼容并蓄,扎根文化,彰显‘古韵今风’的物型特质,彰显苏式学校‘为人生’的表征内涵。”惠兰介绍,教育的优质均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姑苏区的教育工作者追求均衡发展新境界,更关注基础教育对人终身发展产生的影响,苏式学校所追寻的便是建设普惠百姓的、姑苏人家家门口的好学校。
新河镇华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张守山深有感触地说:“苏式学校的教育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它不仅兼容并蓄,体现了‘为人生’的深远内涵,还在姑苏教育的传统精华与未来发展之间找到了鲜活的灵魂和正确的方向。优质均衡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苏式学校在追求均衡发展的新境界中,更注重基础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的影响。这样的学校是真正的普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孩子。
明村镇马戈庄中学教务处主任杨德省在笔记中这样写到:苏州教育人立足自身地域特色,孜孜不倦地进行全方位深耕,建立了带有浓重苏州特色并且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式教育体系。苏式教育、苏式课堂、苏式学校,已经成为苏州教育界走向全国的名片。令人赞叹,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新河镇华侨中学总务处主任郭天华聆听专家讲座后,收获满满,感触良多:“教育需要传承。苏州的教育工作者们把苏州的教育教学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苏州的悠久历史,苏州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教育教学完全融为一体。这种接地气的做法,让孩子们从小就对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乡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要爱国,先爱家,苏州教育人把这方面做到了极致。确实令人深思和感慨。”
青报教育在线 原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