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高中

搭建教育“立交桥”,青岛六十八中高校教育资源融合的创新实践

2025-05-09 15:00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青岛六十八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教育视野,正悄然编织着一张联结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无形网络。让中学生在校园里就能触摸到大学教育的脉搏,在青春懵懂时就能眺望学术殿堂的风景。

青报教育在线讯 在青岛这座融合了海洋气魄与学术底蕴的城市里,青岛六十八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教育视野,正悄然编织着一张联结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无形网络。

近年来,学校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深度合作,打破了传统中学教育的围墙,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等学府的认知桥梁。

这种校际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借用,而是一种教育生态的重构,它让中学生在校园里就能触摸到大学教育的脉搏,在青春懵懂时就能眺望学术殿堂的风景。

青岛六十八中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多元可能,让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变得更加自然流畅。

战略合作:构建跨学段教育共同体

与青岛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是青岛六十八中高校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里程碑。两校虽分属不同学段,却因共同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的执着追求而紧密相连。

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青岛六十八中“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办学理念,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关系的建立始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却升华于教育理念的契合。

两校的合作从最初的零星交流逐渐发展为系统化的战略协作,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框架。2020年5月,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六十八中正式达成合作,加挂“青岛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牌,合作共享高校实验室资源,六十八中多次组织学生探访青岛科技大学,走进高校的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楼,在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们被精密的三维打印技术所吸引;在电子信息实验室,他们亲手操作仪器感受科技的魅力,高校不再只是大学生的专属领地,也成为了六十八中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乐园。

除了青岛科技大学之外,近年来,青岛六十八中也不断与更多省内外高校合作,进行实地探校、学术交流等活动。2024年4月,青岛六十八中高一学生组织前往北京参加研学活动,参观清华大学校园;2024年8月,青岛六十八中推选出8名优秀学子,参与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东分营,去往中国东北农业大学,参观了水利枢纽模型和混凝土制作及性能测试、参与结构力学及起重机模型专题讲座并参与设计起重机模型,在五天的交流学习中,每位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表示收获满满,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参与体验活动的六十八中张博文同学认为,“比起前沿的科学知识,我认为通过这次科学营我更多体会到的是探索科学的精神”。

师资共享:大学教授走进中学课堂

此外,六十八中精心设计了“大学名师进校园”系列讲座,定期邀请青岛科技大学及其他合作高校的知名教授走进中学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不同学科领域的专题讲座,让大学教授的智慧不再局限于大学课堂,也滋润着中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灵。

聘请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飞为青岛六十八中科学副校长,为学校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反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小型工作坊,进行更深入地互动交流。这种常态化的高校教师指导机制,让六十八中的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就能接触到大学教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探究能力。

社团共建: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工场

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岛六十八中也因高校资源的注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学校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多个特色学术社团,由高校研究生或优秀本科生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指导活动。机器人社团在大学生指导下设计组装智能机器人,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屡获佳绩;科技创新社在高校实验室的支持下开展课题研究,部分优秀作品甚至获得了国家专利;模拟联合国社团得到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师生的专业培训,在市级比赛中表现突出。这些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校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他们鲜活的大学生活体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都成为激励中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在社团互动中,六十八中的学生们与大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跨学段的交流让教育变得更加温暖而有延续性。

当中学教育主动拥抱高等教育,当两个学段之间的壁垒被打破,教育就能呈现出更加完整的形态,学生的成长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这种教育创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下学生的获得感,更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