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青岛六十八中李敏英:原本2月退休,却选择陪学生一起毕业

2023-03-22 14:34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彼岸风光虽好,脚下却非坦途,愿借灯塔之光,引导学生走向美好未来。”这是李敏英给学生们的留言,在她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她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尽情地绽放。

青报教育在线讯 “小李奶奶退休快乐”“小李不倒爱你到老”“飞踢老鼠第一名”……走进青岛第六十八中学高三笃行楼里,就会看到这样一块写满对“小李”李敏英老师亲切留言的展板,每一个字都是学生们对李老师深切的爱意。 

见到李敏英老师时,已经是下午三时许,她刚刚结束了集体备课,脸上依然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看不出一丝疲惫。作为高考“常青树”的李敏英,带过一届又一届的高三学生,身上也有着一个又一个闪着光环的荣誉称号:青岛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崂山区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崂山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等。 

而如今,李老师马上就要送走她的最后一批高三学生了。按正常退休时间,李敏英在今年二月底就退休了,但想起这批处于高考关键时期的孩子,她想了又想,还是放心不下。“刚接过这批孩子第一天,我还对他们说,你们可是我的‘关门弟子’。”李敏英笑着回忆。

从1991年第一次站上讲台到今天,已经走过32个岁月。受当老师的父亲耳濡目染,李敏英高考后没有过多思考就选择了师范学校,又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问起李老师教学生涯里支撑着她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她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叔叔当时听说我要当老师,随口的一句‘不要误人子弟’,就是我的这么多年的不断耕耘的原因,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误人子弟。”

为了这句“不要误人子弟”,李敏英不断充实自己,几乎无所不能。因为想更全面地照顾班里同学的学习,她主动阅读大量资料,作为一名英语老师,也能给学生讲解立体几何和语文作文。她借女儿的账号在慕课上学习了《中西文化比较》《从愚昧到科学》《心理行为与文化》《文艺美学》《西方美术欣赏》《影视鉴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等几十种课程,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考生择校,李敏英积累了很多大学及它们的相关专业录取情况数据并了熟于心,在2012年高考前不知道排名的情况下,仍能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确保学生们录取满意的学校。甚至当教室进了老鼠,女生们吓得哇哇大叫时,她能镇定自若地一脚飞踢,赶走老鼠,被学生们戏称“老鼠杀手”。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李敏英既是他们的“定心骨”,又是他们的“引路灯”。有女同学会因为考试前不能和李老师交流想法而急得大哭,“见了李老师才能安心考试”。高考第一场语文科目结束后,觉得自己发挥失常而“心态崩了”的同学在李敏英的全天候引导下,平稳地度过了剩下的考试,最后上岸了一所985高校。一名学生在高考的前半年对未来十分迷茫,为了确立他的人生发展规划和职业方向,两人间有着600多条信息交流记录,最晚时半夜两点还在交流,最终该同学坚定了信念,顺利的被重点师范大学外语系录取。除此之外,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后,还会主动地联系李老师,分享学习中的烦恼,询问考研、考博、就业相关问题,表示“不让李老师给把把关不放心”。 

在和学生们的相处中,李敏英既是“虎爸”也是“猫妈”,根据不同的孩子、情况因材施教。她既有温柔专注的一面,能够循序渐进地抚平高中生焦虑和不安;又有严肃厉害的一面,能够推着学生走向理想的彼岸。

“彼岸风光虽好,脚下却非坦途,愿借灯塔之光,引导学生走向美好未来。”这是展板上李敏英给学生们的留言,在她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她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尽情地绽放。每当收到学生们带来的学业、工作上的好消息,她都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每次班里高考出现黑马,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回顾完整的教学生涯,李敏英没有任何后悔,“这是一份我热爱,又很合适的工作。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就觉得我是这里的主人。”于是,她就在这三尺讲台坚守了三十余年。对于后辈教师们,李老师微笑着说,“静下心,走出去。在浮躁的背景下能挤出时间多读点书,包括精研专业,同时多出去开阔眼界,学习别人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青报教育在线 陈晓珺

相关链接

告诉我你身边的“青岛教育故事”

即日起,青岛市教育局、青岛日报社推出“青岛教育故事”栏目,挖掘鲜活的本地教育案例,以微小的切口、多元的视角、丰富的形式呈现青岛教育的面貌,记录学生和家长的感受。

读者可将故事概况和您的联系方式发送到青报教育在线邮箱:iqdedu@163.com。或在“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和“青岛教育家”微信公众号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我们将联系您,听您讲述故事,并实地采访,形成新闻稿件。稿件在青岛日报、青岛市教育局公众号、青报教育在线网站刊发,精彩故事将在教师节、年底等节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展示。

相关线索征集的具体要求,点击此处详细了解:告诉我你身边的“青岛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