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 高考

高考作文怎么写?来看两位青岛教师的范文

2021-06-08 13:35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考生写作可以不局限于体育的作用,可以有体育推展开去,展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在个人与家国关系上的思考。

2021年新高考1卷作文分析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这则材料首先交代了出处以及论述的核心,这就提醒考生关注材料的背景,《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而毛泽东在这一特殊时期,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这篇文章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也就是说,考生要通过材料背景分析,明确这里面包含着个人对家国的责任担当。

紧接着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明确体育可以让弱者变强,强者变强,这是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但若是一味求强,反而会适得其反,要考虑强与弱的辩证关系,做到强而不骄,弱而不馁,包含辩证思维。这则材料以体育为引,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同时以体育为桥,提醒考生考虑完善自我过程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考查考生对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思考。

正如语文名家管然荣老师所说,这一材料指向 “五育并举”和多维思维的考查,这个方向符合当下的教育主题。同时,该题更是一种多维思维的考查,无论是生而强者还是生而弱者,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更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考生写作可以不局限于体育的作用,可以有体育推展开去,展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在个人与家国关系上的思考。

 

会当击水三千里,乘风破浪新青年

作者:青岛六十七中语文教师  顾正芬

世界上的人,生而平等又各有不同。单从体质一项来论,就有强弱之分。如何增强体质,练就钢铁意志?一代伟人毛泽东早已给出了答案:“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概述材料)

吾辈青年想要在翻滚的时代潮涌中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以自律自强来铸就钢铁品格,乘长风破万里浪,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明确提出观点)

勇于改变自我,为实现梦想成就更好的自己。(明确提出分观点一)没有人生而强大,优秀的人总是在不断的完善自我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体育锻炼正是培育自强不息和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郎平小时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是爱好体育的父亲坚持带她奔跑跳跃。体育锻炼改变了她的体质,更磨砺了她敢拼能赢的意志。以她为主力的中国女排,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中国神话。女排精神,为每一个抱负着“要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理想的中国人,打了最有效的“强心针”。试想如果没有少年时的坚持锻炼,又怎会有威震赛场的“铁榔头”?没有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又怎会有气势恢弘的中国力量?我们也当如此,在青春的绿茵场上锻造顽强的体格,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例证和假设论证,论证分论点一,举例典型,反问有力。)

拥有健康体魄,为富强中华汇聚青春力量。(明确提出分观点二)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回望百年奋斗史,我们总会感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坚持锻炼、热爱运动,保持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们在青少年时代练就的健康体魄,为他们实现远大的革命理想打下了基础,伴随他们走过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保证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承担繁重工作任务。“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练就强健体魄,砥砺坚强意志,自信搏击时代的洪波。(通过例证和引证,论证分论点二,论证中“有我”在。)

自律自强,以强劲臂膀勇挑时代重任。(明确“我们”应该“怎么办”)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国家卫生部、各大医学教授奔走呼告:坚持锻炼,增强体质。84岁高龄的钟南山教授,再次披甲上阵,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带领团队抗击疫情的钟老,让我们敬佩;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后依然坚持锻炼的钟老,更让我们尊敬。长期的力量和有氧锻炼,不仅让他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健康,依稀可见的肌肉线条,也让不少年轻人自愧不如!反观当下,有多少年轻人在“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中蹉跎岁月,在“保温杯里泡枸杞”“健身房里拍照打卡”中“伪养生”?再强健的肌体,再年轻的生命,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与折损。强而不骄,弱而不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而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自律自强的执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锻造出有力臂膀,肩负起时代的重任。(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明确“锻造出有力臂膀,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身强志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愿吾辈青年都能练就强健的体魄,铸就拼搏进取的意志,相约到中流击水,逐梦远航!(首尾呼应,激情发出呼吁,暗中引用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回扣作文材料,引发读者共鸣)

(点评:青岛六十七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光萍)


强者不喜,弱者不悲

作者:青岛六十七中语文教师 曲丛丛

当今时代是一个强者的时代,体魄强健是一种强大,智慧超群是一种强大,信仰的坚定固然更是一种强大,而强弱的表现并非一成不变,是可能“易位”的,正如毛泽东所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也”。所以,我的观点是:强者不喜,弱者不悲。(概述材料,明确提出观点)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针对“体育之效”的研究,发表了关于身体强弱的论述。他强调,体质的强弱不是天生所永久决定的,而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努力改变。任何人都不要因为生而弱而苦恼,也不要因生而强而傲娇,强弱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换的。正所谓弱者在于自弱,强者在于自强。弱与强,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而不是各种天生或客观条件。因为强与弱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价值取舍、精神构建与自我成长而改变的。(分析材料,明确材料的内涵)

生而强者滥用,其强也将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也可以变成强者。(提出核心观点,彰显辩证思维)纵观历史,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出身将门,有着良好的英雄基因,加之上天又给予的异与他人的双瞳与神勇无匹的力量,让项羽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强者。项羽带着自己生而本强的力量与家族荣光,踏上历史的舞台,巨鹿之战勇冠三军、骁勇善战,一时风头无两,无人敢掖其锋。破秦之后,项羽开始“滥用其强”,用武力镇压不容于他者,烹人、屠城、活埋在项羽手下如同家常便饭,历史的结局是项羽自刎乌江而死,一代霸王就此陨落。大厦倾颓,非在朝夕之间,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会转为至弱。而生于尘埃的刘邦却广纳贤士、自我奋发,在被项羽封为汉中之王时从未故步自封、满足于现状,而是节节进取、虚心学习,最后不但完成了自我实现,更完成了从弱者成为强者的转化。(举项羽为例,正反分析,举例典型,分析透彻)

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强者会转化为弱者,弱者亦会转化为强者,但是人是能够操控变化的方向的,所有的变化都掌握在手中。努力就可以变得更强。反之,懦弱、懒惰则会变弱。斯大林曾提起过,“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强者不应持强而不进步,弱者不应本弱而不改变。“修己之道,以体为本”,或许我们“吾生而弱乎”,但若能“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长此以往,也定能养乎吾身、乐乎吾心,成为身心健康的强者。(道理论证,深化观点)

人如此,国家民族亦如此。追溯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不缺乏强大的时代,在横扫六国的秦始皇时代,在辉煌盛世的大唐时代,在经济繁荣的明朝,但也有过无数次艰难困苦,甚至亡国灭种的考验,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清朝,八国联军侵华的鸦片战争.....这一幕幕,一篇篇都在表示禁锢的思想让中国强者变弱。但是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来不服输不认命,一次次将中华民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在强者走向更强的转变。而如今在不懈的努力下,中国已然站稳了脚跟,循序前进。作为大国,忧患意识是一定要存在的,强者,如若得志忘形,就纵情以傲物,那强者也会变成弱者。历史的前车之鉴,能不记乎?(由个人到集体,深入分析)

当今时代,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科技迅速发展,后疫情时代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国家民族复兴之大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只有保持强者不喜,弱者不悲,才能够最终完成自我实现,完成从弱者成为强者的转化。(紧扣时代特点,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发出呼吁)

(点评:青岛六十七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