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态迎接开学复课 青岛中小学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
摘要: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通知,将继续在5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更好地帮助全市中小学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复课后的校园学习。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4月29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通知,将继续在5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更好地帮助全市中小学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复课后的校园学习。
根据通知,以“关注心理健康,奠基幸福人生”为主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注重衔接,全面排查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学校要提前分析研判开学复课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根据上级安排部署,适当提前发布复学后各项工作安排,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指导学生做好学业、心理、物品等准备,帮助学生实现从线上学习到课堂学习的平稳过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的“复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居家学习生活期间的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增强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开学复课前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访谈、心理绘画或其它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全面摸底,筛查学生心理问题,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心理排查应坚持尊重学生隐私、遵循保密原则,关注疫情对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可能存在的长期性和隐蔽性。
(二)创新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学校要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心理困扰,以及学习自主性差、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行为问题,开展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落实课时,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举办“心理专家进校园”、心理讲座、知识竞答、手抄报、心理沙龙、心理剧、同伴互助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向自制力好、意志坚强的同学学习,促进自我成长。各学科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
(三)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学段特点提供心理指导。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学段特点与个性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以组织开展游戏或心理拓展活动为主,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表达,指导学生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初中阶段,鼓励学生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高中阶段,采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针对初三、高三年级学生,要提供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及时向学生和家长解读考试延期带来的复习、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招生等安排的变化,公布学校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醒学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考前情绪指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
(四)实施干预,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完善心理危机预防、识别、干预、转介机制,搭建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平台,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化和规范化。针对筛查出的普遍性问题、集中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对出现苗头、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家校紧密合作,及时分析、研讨,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对排查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持续关注和追踪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向学生和家长推介社会心理服务官方资源,提高学生和家长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学生,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向学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各级心理援助热线号码和电子邮箱,鼓励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随时拨打咨询,做好数据分析和情况研判工作,针对反映出来的重点事件建立跟踪报告制度。
(五)加大宣传,增强学生心理正能量。学校要及时向学生传递权威政策信息,提高信息辨别和独立思考能力,降低焦虑情绪。通过学习疫情期间身边优秀榜样事迹、抗疫斗争中各战线表现突出人员等,帮助学生汲取正能量,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型思维,增强自信心。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微博、微信群、QQ群、信箱等手段,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以及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沟通指导,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学校要畅通与家长的沟通渠道,通过“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空中家访”家长“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团体辅导”等形式,重点围绕孩子学习、亲子关系、青春期教育、电子产品和网络使用、习惯养成等问题,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及方法,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和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对医护人员子女、贫困家庭、流动和留守儿童等群体,给予重点关注,主动答疑解惑,帮助家长寻找解决办法。
(七)长远谋划,扎实推进,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学校要结合新形势,系统谋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室等硬件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注重全体教师、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