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民活动述职】青岛市民政局:全力“兜底线”,发放低保金5.3亿元
摘要:2019年,全市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为民”初心,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学深圳、赶深圳”和加快推进&ldq...
2019年,全市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为民”初心,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学深圳、赶深圳”和加快推进“15个攻势”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改善民生、真诚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全市多项民政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代表山东省迎接民政部困难群众救助绩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省社会救助现场会、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集体观摩活动在青举办;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城阳区合作打造“民政事业改革创新试验区”,改革创新试验田成果丰硕;七个单位分别荣获全国、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市民政局局长王哲述职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业务目标进展顺利
(一)以扶危助困为己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强基础”,市办实事圆满完成,投入570万元,完成238家养老机构的智慧消防工程建设;投入160万元,完成15135名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等级入户评估工作。全力“兜底线”,发放低保金5.3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4万户、9.3万人,其中物价联动补贴1753.3万元;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7230万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5894户、6038人,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905万元,救助困难居民10117户;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亿元,惠及11.5万人。全力“惠民生”,投入4381万元,为全市183.5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免除基本殡葬费9000余万元;投入189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1657人次。组织123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投入1248万元,开展扶贫项目83个,惠及3.6万人。
(二)以群众期盼为导向,不断完善政策机制。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村务公开目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构建起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联合组织、财政部门出台《青岛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青岛市关于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激励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发展。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青岛市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填补了国内农村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空白。
(三)以便民利民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社会救助流程再造,实现与17个部门34项数据联网核查,实施救助核对前置,取消民主评议环节,推进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探索推广“困难群众身边的蓝马甲”、“一户一策”救助机制、第三方评估等经验做法,低保审批时限压缩40%,实现社会救助“一证办理”、“最多跑一次”。实现婚姻登记服务中午不休息,周末也能办。将社会组织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实现全程网办,今年新增社会组织1051家,增长13.1%,总量达到9046家;完成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执法检查150余家,查处非法组织52家;加强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规范管理,建立收费信息主动公开长效机制,切实减轻社会组织负担。
(四)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不断夯实民政事业基础。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机制,指导市南、李沧、胶州等区市创建全省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聚集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完成城区新建道路命名192条、更名147条,完成黄岛区藏马镇更名。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提出建设社会智库的22项举措,扶持规范社会智库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目前正在组织首批社会组织智库认定。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我市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数达1570人,位居全省首位,全市社工机构达到166家、持证社工达到4926人。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培育起志愿服务团队1.2万余支,志愿者150万人,形成“青岛慈善义工服务队”“青岛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等服务品牌。设立镇街儿童督导员137名,村居儿童主任6561名,加强业务培训,实现基层儿童工作力量全覆盖。
虚心接受、合理采纳,意见建议落实落地
去年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151条,全部认真研究办理,部分已转化成我们的实际行动。如,针对市民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助老养老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拟定《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意见》《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建成养老大食堂180余处,打造社区多样化助餐服务以及机构、社区和居家服务融合发展等19家养老服务创新示范片区,加快构建“1+4”养老服务政策框架体系,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针对市民提出的推进生态殡葬的建议。我们积极探索海葬常态化、个性化和品牌化服务,在市级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各区市也出台了多项奖补政策,海葬正成为引领生态文明安葬的新趋势。
正视问题、主动作为,扎实推进解决办理
今年市政务服务热线、政府信箱共受理公众来电来信1009件,已全部按期办结,满意率98.9%。
针对媒体曝光问题,坚持主动作为、立行立改,换位思考、举一反三,确保整改到边到底、不留死角。如散乱坟墓问题,我们坚持尊重群众意愿、争取群众支持,灵活采取集中安放、生态改造、生态安葬等方式积极稳妥开展整治,成效明显。如社会组织登记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问题,虽机构改革后已不再承担此项工作职能,仍想方设法积极帮助解决问题。
补齐短板、争创一流,推动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比如,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力度还不够,相对贫困群体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城乡养老服务水平不平衡,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薄弱;社区服务群众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道路命名管理流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惠民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下步,市民政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聚焦特殊群体、守住民生底线,打造精准保障示范区。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精准救助”的原则,提高城乡低保、特困标准,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探索相对贫困救助机制,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向多维救助发展,提升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关爱保障体系建设。
二是聚焦共建共享,推进治理创新,打造精细治理标杆区。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建设,总结推广“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经验。深化“莱西会议”精神,构建广泛多层制度化的社区协商机制。在全市推广“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精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分类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政策,建立社会组织案例库,认定部分社会智库,培育一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全面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积极稳妥做好区划地名管理工作。
三是聚焦群众关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便民利民样板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移风易俗,推广集体婚礼、新时代结婚礼堂等新式婚礼形式,增加殡葬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产业扩能、提质、增效,建设一批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各项优惠奖励政策,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保证各类养老机构的可持续运营和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