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最全!省考试院公布新高考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百问百答(21-40问)

2019-12-19 09:38 山东省考试院

摘要:21.志愿填报一般需考虑哪些因素?答:志愿填报时,首先应该认真了解新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然后,应结合自己的情况及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基本的考虑包括...

21.志愿填报一般需考虑哪些因素?

答:志愿填报时,首先应该认真了解新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然后,应结合自己的情况及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基本的考虑包括:

(1)成绩的高低。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去向。包括总分、位次、单科成绩等。

(2)专业及院校选择。原来的以院校为基本单位的录取模式下,对于部分考生,专业、院校的选择有时候是一个不能兼顾的困难选择,专业加学校可以更加精准选择。考生在进行专业类和学校选择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以下三种思路去考虑:

一是比较看重选择专业。如果考生有很强的专业偏好,就可以基于相同的专业类选择不同的学校,比如:考生喜欢计算机类专业,可以至少填报48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专业。

二是比较看重选择学校。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如果特别希望能到某几所学校上学,对专业要求不迫切,那就可以基于这几所学校选择尽可能多的专业类,增加被这些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比如:考生选择了8所院校,每所院校平均选择了12个专业类。 

三是对学校和专业均没有明显偏好。考生可以兼顾选择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志愿组合。

总之,不管考生怎样填报志愿,都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考试成绩,使填报的96个志愿有一定的梯度,增加投档机会。(3)志愿的筛选及排序。选定专业及院校后,要根据本人意愿(如院校性质、地域、喜欢程度等)排序,正式确定志愿,平行志愿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选报志愿办法仍然应该遵循,要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

22.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填报志愿时,考生首先应对自身情况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结合实际,综合分析、科学选择。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特点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

一是充分了解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全面了解国家和省招生政策规定,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

二是理性分析现有数据信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位次,理性参考往年招生录取数据等信息,初步研判报考的高校、专业层次,大致在哪些范围。

三是综合考虑专业、院校、地域、类别等因素。可首选出考生喜欢、特长或优势的若干个专业,再考虑高校、地域等因素;也可首选出若干所高校,再考虑专业等因素;还可以学校和专业兼顾选择。

四是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主要依据,考生务必仔细研读了解。在研读分析高校招生章程的基础上,优化填报志愿备选名单

五是筛选形成合理梯度的志愿预填名单。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选择足量的“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

六是借助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使用选考科目、院校地域等筛选功能,提前将志愿选好导出志愿预填表。在填报志愿规定的时间,将志愿预填表导入志愿填报系统即可实现正式填报志愿。

23.志愿填报采用什么方式?

答:均实行网上填报志愿的方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www.sdzk.cn)为填报志愿的唯一网站。网报志愿后不再进行现场确认志愿信息。

24.什么是高校招生章程?

答:高校招生章程是由高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并经其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后,才可向社会公开发布且不得擅自更改,必须严格执行的有关高校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依据。

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考生在2020年正式填报志愿时,必须仔细查阅所有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精准了解各院校专业对体检、外语语种、英语口试、综合素质评价、单科成绩等要求。

25.高校招生章程包含哪些内容?

答:高校招生章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院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招生计划,各专业对考生外语语种、身体健康状况、选考科目等要求,录取规则,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学费标准,学生资助政策,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高校有特殊要求的,也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

26.阅读高校招生章程,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答:在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时,首先要关注的是院校基本情况,包括它的隶属关系、院校的性质、院校层次、办学规模、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分校和校区设置、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印章等情况。还要精准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要求,尤其是对选考科目、单科成绩、体检、男女生录取比例等有明确要求的专业。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了解是否符合专业报考条件。不符合的,一定要规避填报。

考生还要重点关注“专业录取规则”。专业录取原则主要分“专业优先、分数优先和专业级差”这三种方式,院校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一般会在招生章程当中明确规定。

27.在哪里查阅高校招生章程?

答: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平(http://gaokao.chsi.com.cn);二是各高校官方网站相关招生栏目。

28.怎样理解考生位次?

答:考生位次,就是考生高考成绩的全省排位,是新高考分段填报志愿、分段投档录取的核心依据。在选考科目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位次在前的考生先投档。

29.2020年夏季高考中的考生位次和原高考中的位次有什么区别?

答:新高考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实际上已无传统意义上的位次。

2020年夏季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招生录取调整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考生位次是对所有参与编场考生总成绩进行统排的位次,不再分文理进行单独排位次。

30.考生在参考往年位次时应注意什么?

答: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分析对照欲报院校往年招生专业录取投档情况,参照分析往年的投档位次、录取专业平均分、最低分,以及2020年考生高考成绩位次及高考成绩总分一分一段表等信息。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位次,参考往年的录取情况,做一个大致定位。但是也应认识到,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在文理分科、以院校为单位的投档录取模式下的录取结果,改革后新的录取模式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0年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单纯用考生高考成绩位次对应往年的专业录取位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考生应理性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信息,只能做为参考。

31.什么是平行志愿?

答:平行志愿是指高校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当符合投档条件时即被投档。

32.什么是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

答: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是新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专业(专业类)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不同于以往以院校为志愿单位投档的院校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直接投档到某院校某专业(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33.为什么实行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

答:从院校平行志愿到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体现了以考生为本的招生录取原则。一是可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考生不能录取到自己喜欢专业的纠结问题,扩大考生在录取环节的选择权,让考生“录其所愿”;二是有利于推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办出专业特色,有利于改变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三是在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的情况下,新高考实行选考后,各专业对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不一致,以学校为单位的传统投档模式实际已无法实施。

34.考生如何理解“专业(专业类)+学校”的志愿模式变化?

答:我省将在普通类的常规批、艺术类本科批的统考和联考专业、体育类的常规批,实行“专业(专业类)+学校”的平行志愿,与原来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发生了变化。考生填报志愿也会发生变化。

第一,填报的基本单位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模式下,主要是以学校为单位,然后在这个学校的范围内选定若干招生专业,学校是根本和基础。新的模式下,考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就是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选择更加精准,突破了学校的限制,更加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专业是关键和基础。

第二,填报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志愿单位的改变直接带来了数量的变化,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就是1个志愿,占据的志愿数量更多了。比如原来的模式下同时报考北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只需要填报在北京大学1个单位下,新的模式下则需要填报数学+北京大学,物理+北京大学,化学+北京大学3个志愿。

第三,增加了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选报专业的时候,以前查看报考指南的时候,在同一个科类里,除有特殊要求外,考生基本可以填报所有专业。但在新的模式下,考生还需要关注每个专业的选科要求,看自己是否符合。

第四,取消了“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以前的志愿模式下,部分考生因不服从院校的专业调剂,而被投档院校退档。“专业(专业类)+学校”取消了专业调剂,考生不必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了,考生也因此不会存在“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 

35.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投档后有退档风险吗?

答:有退档风险。考生的体检、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英语口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不符合高校要求的,都有可能造成退档,这些因素由高校根据招生需要自主设定,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公布。考生一旦投档到某个高校的专业,又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的要求就会造成退档。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真查看高校招生章程,防止因误报而被退档,从而失去这一次录取的机会。

36.每次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有几次投档机会?考生投档后又被退档,能再补投到后面的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吗?    

答:专业平行志愿均实行一轮投档,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档到其中一个专业志愿,其余专业志愿即失效。

即使考生被投档的专业退档,也不会再参与后面志愿的投档,需要在下一次重新填报志愿。

37.实行平行志愿的专业,高考总成绩相同时,如何确定投档顺序?

答:各类各批次实行平行志愿的专业,考生高考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语文数学总成绩,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顺序投档;如仍相同,则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的同分同位次考生全部投档。

38.夏季高考有哪些照顾投档规定?

答:以2019年为例,夏季高考照顾投档规定分为三类。

第一类:录取时可以享受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照顾,包含下列考生:①烈士子女,其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20分以内的,可以向高校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③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④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其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10分之内的,可以向高校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说明:同一考生若符合上述多项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或降分,不可重复计算。

第二类: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录取。包含下列考生:①退出部队现役的;残疾人民警察。②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③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线的。④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三类: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报考高校,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报考高校,按照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2019〕3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39.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综合成绩是怎样确定的?如何填报志愿和录取?

答:考生综合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含语文、数学、外语)成绩、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和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形成。招生院校按照招生章程,依据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本科综合评价招生在普通类提前批招生。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填报模式。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试点高校入围考生名单、考生志愿及该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试点高校一次性全部投档,由试点高校根据相关招生计划及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录取手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高考成绩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我省普通类一段线。

40.我省农村和贫困学生专项计划有几种形式,报考条件是什么?

答:我省农村专项计划有三种形式: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职院校专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