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助力外语加持 百年老校走出“国际范”
摘要:青岛九中积极与“双一流”高校联合育人,给学生提供一流师资,目前已形成“全面发展、文理兼通、外语见长”的办学特色,成了岛城最具“国际范”学校。
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百年礼贤,人才辈出。走过长长的院士路,前辈的荣光激励一代代礼贤人奋发图强。这是一方追梦的沃土,这是一个造梦的乐园,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无数梦想伴着辛勤的努力成真。青岛九中前身为“礼贤中学”,已具有119年历史,学校积极与“双一流”高校联合育人,给学生提供一流师资,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渠道出口。目前已形成“全面发展、文理兼通、外语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外语特色鲜明,在校生人人都要选修一门小语种,成了岛城最具“国际范”学校。
三翼互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来,外语特色已成为青岛九中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全市乃至全省都享有盛名,“第二外语”课程优势突出。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必修英语,还至少要在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课程中选修一门小语种;不仅有外国语言课程,更有全外语授课的外国文化课程和科学课程。
“在师资方面,学校国际部与普通班打通,普通班学生可以与国际部学生共享外籍教师资源。”青岛九中校长马志平介绍,学生整体的英语素养水平高,每年全国高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学校都有多人获国家级奖项。近年来,九中先后邀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2010年得主皮萨里德斯、2004年得主基德兰德,诺贝尔物理学奖2006年得主乔治 斯穆特、2012年得主塞尔日 阿罗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等一大批名家贤达到校与师生和家长进行“零距离”交流,全面提升九中师生的国际理解力和交流能力。
还有模拟联合国、外语节、友好学校接待与互访等活动,也拓宽着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目前,除外语特色外,学校还在大力打造综合特色,开辟科技、艺术教育特色领地,借助科技创新、steam课程等,提升学生科技、艺术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外语+科技+艺术”将成为青岛九中的一张新名片。
借力名高校给学生发展搭平台
“让更多学生走进‘双一流’名校”是青岛九中校长马志平的目标。近几年,九中也加快了与国内“双一流”名校合作的步伐。2018年,青岛九中与同济大学合作,成为山东省内第一所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基地学校。
“苗圃计划”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同济大学会派遣专业讲师到九中开展讲座,让高中生深入了解大学专业和学科知识。第二阶段是遴选优秀学生,由同济大学和九中共同培养,指导“苗圃”学生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是对“苗圃”学生的课题进行评价,同济大学会根据学生课题完成的情况,给出相应的自主招生政策,让学生进入同济大学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苗圃计划’是同济大学携手九中共同选拔优秀学生的一种贯通培养方式,今年进入我们自招‘科技创新班’的学生将会优先推荐参与‘苗圃计划’的选拔。加入九中,也意味着与你心仪的高等学府更近一步。”马志平说。
此外,九中还以学科奥赛、自主招生为突破口,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由于突出的竞赛成绩,近几年九中有大批学子在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中获得录取资格。比如,学校2018届毕业生王桂夫在第34届物理奥赛中获得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最终顺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竞赛中,九中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的学生也高达300余人次。为让学生自主学习,着眼于世界,青岛九中还开设了课程超市,包括九大学科拓展课、艺术类、社团类等课程,除老师外,家长、校友、大学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多元发展的平台。
硬件先进师资雄厚成人才摇篮
建校119年来,青岛九中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先后走出了两院资深院士、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改革开放40年先锋人物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曲钦岳、解思深、朱兆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高从堦、谢立信、戚颖敏八位两院院士,享有“学在九中,院士摇篮”的美誉。
学校还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实干、经验丰富的教职工队伍,有特级教师3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1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9人,省市级教学能手26人等。除了过硬的办学质量和师资队伍,九中的硬件设施也十分高端。西海岸新校区占地263亩,建筑面积10.83万平方米,投资7亿元,规划起点高、设计标准高、建设质量高,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成为青岛市建筑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小学建筑。
九中又投资数百万,建成800多平米、国内领先的科技馆,馆内有地球自转摆、飞机模拟驾驶仪、大型静电发生器、红外遥感器等大中型设备五十余台,使师生们不出校门就能零距离接受高科技的熏陶和教育。近年来,青岛九中教学成绩不断创造佳绩,高考一批达线率持续位居青岛地区前列,自招、综招成绩卓越,艺体类成绩斐然,特色办学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