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哈佛联手打造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上线:可看徐霞客一生行迹
摘要:“现在的学者认为,只有将学问放在公开平台上,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而网络地图平台建设是一个国际性学术交流的载体。”
想知道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一生到过哪些地方?想获悉家乡有多少人被《全宋文》《全元文》《全元诗》《历代妇女著述考》《浙江集部著述总目》收录以及他们的姓名?如今,在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上,这一切都直观可见。
3月19日上午,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共建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amap.zju.edu.cn)正式上线运行。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包弼德表示,如今,地理活动与行迹已经是全球化的行为。随着中国学研究的方兴未艾,学术地图平台建设是富有意义的。“现在的学者认为,只有将学问放在公开平台上,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而网络地图平台建设是一个国际性学术交流的载体。”
18日,该“大数据+学术地图创新团队”负责人徐永明教授告诉记者,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的综合性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平台搭建后,不仅可以可视化呈现,而且可以供人们查询。平台所形成的大数据,将为未来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及社会服务等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首个自主综合性学术地图平台
数据即资源,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建设在当今的时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本国文献的数字化并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
19日,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介绍,数据库的建设理念、结构、功能都在发生整体性变革。近年来,数字人文的兴起将数据化进一步推向文本挖掘与数据分析。其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人文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GIS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重要交汇点,这一类型数据库整合地理信息数据,强化空间维度,具有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等多重意义。遗憾的是,中国此前没有建成自主的综合性学术地图发布平台。”
哈佛大学的数字人文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建设的中国文史数据库包括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和世界地图(World Map),具有丰富经验。2017年10月,浙大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The Center for Geographic Analysis)签署了合作共建学术地图发布平台谅解备忘录。
依托哈佛大学的世界地图(WorldMap)系统(注:哈佛大学基于GIS技术建立的人文地理信息数据库可视化查询平台,世界各地学者都可在上面发表相关研究成果),由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创新团队对发布平台进行改造、完善,面向中国用户的实际应用,添加了国家认可的“天地图”等作为工作底图。团队围绕海量的中国文史数据与地理信息的结合展开数据库的建设和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分析,力求打造中国最大的文史地理信息和学术地图发布平台。
18日,该“大数据+学术地图创新团队”负责人徐永明教授向澎湃新闻介绍,成员主要由人文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组成。团队主要围绕海量中国文史数据与地理信息的结合,展开数据库建设和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分析。在“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上,可以通过图形、空间地理、时间轴、关系图等形式反映数据及其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他希望能建设一批古代文学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群体作家籍贯的分布、著述的分布、作品写作地点及内容所涉地点的分布、一二流作家的行迹图、按时间序列作家的活动地点等。“通过学术地图,你能很清晰直观地看到徐霞客、汤显祖一生的行迹路线,随着各领域数据的丰富,你也能很容易搜索出某个古人的家乡位置、附近的物产、当地气候、当年的作品,多维度信息的交叉就可以生动还原出某一时期立体的社会风貌。”徐永明透露,团队也希望对社会比较关心的古今地方志和家谱进行数据挖掘和整理,建成数据库,发布到平台上。
2017年4月至今,该平台已发布了不少自建的系列学术地图。其中,既有如《全宋文》、《全元文》、《全元诗》、《列朝诗集小传》、《二十五史》中列女传、清代戏曲作者、浙江集部著述、浙江古今人物、清代江西别集著述、清代妇女作者、清代戏曲演员等群体性数据,亦有如汤显祖行迹、沈周行迹、宋濂行迹、竺可桢行迹等个体性数据,且数据仍在不断增补中。
助力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
“这是中国学术史上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任少波说,“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上线后,将面向各界研究学者开放注册,只要注册成员以相同格式的文件上传到平台,就能达到信息共享与知识传递。多学科的集聚与数据共享,对话、交流和互惠,将推动基于GIS的跨学科研究。”
徐永明教授举例,比如,研究经济的学者,可以发布人口迁徙、销售状况的数据;研究环保的,可以发布空气质量的数据;研究交通的,可以发布交通路线的数据;研究宗教的,可以发布寺庙道观教堂的数据;研究文史的,可以发布历代官员、进士分布的数据;研究动植物的,可以发布动植物分布的数据等等。总之,人事物都有地理信息,一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供读者查询。
任少波表示,随着学术地图发布平台的发布,首先有利于相关学科和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回溯性。“前辈学者大量关于地理信息以及可以被数据标准化处理的相关研究成果,都能够得到整理与录入,这将是一项造福学界的重大工作。”其次,关系性数据库的建设与大数据的整合将试图突破传统的因果关系和线性研究束缚,帮助研究学者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关系性的审视。
同样重要的是,该成果还将提高平台数据资源的自主性,掌握相关研究的国内话语权。由于目前的CBDB(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WorldMap(世界地图)、MQWW(明清妇女著作)等数据库的服务器多在海外,贴上了西方的标签。任少波认为,该平台的上线使得中国学者也能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独立自主的数据库。“在相互学习、合作过程中建设中国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实现对大数据端口的占有。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将为研究者提供开放式的数据来源,以不断挖掘后期的应用价值。”
19日,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包弼德也指出,如今,地理活动与行迹已经是全球化的行为。随着中国学研究的方兴未艾,学术地图平台建设是富有意义的。“现在的学者认为,只有将学问放在公开平台上,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Worldmap(世界地图)的用户高达20000人,有150万的访问量,现在有3万多地图用户自己发布,另外7万多地图来自于其他网站,网络地图平台建设是一个国际性学术交流的载体。”
在下一步的计划中,徐永明表示,团队将着重实现平台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进一步优化平台,实现全文检索和地名搜索功能,并着手开发APP,引入二维码,添加超链接,做好数据的征集、动员和管理工作。“我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建设,这个平台最终能形成一批有社会影响的文史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一个大数据的汇集中心,所产生的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