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所有的命题点,其实都在你不仔细看的课本里
摘要:课本是一切考题的根本,那么也就是说所有的考题都是以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为核心衍生而来的,吃透课本就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现解题的脉络从而快速解题。那么,究竟该如何研读课本呢?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数、物、化、生科目的具体研读课本的方法,快来学习啦!
课本是一切考题的根本,那么也就是说所有的考题都是以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为核心衍生而来的,吃透课本就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现解题的脉络从而快速解题。那么,究竟该如何研读课本呢?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数、物、化、生科目的具体研读课本的方法,快来学习啦!
吃透课本的四大步骤
1.研究目录。通过目录,考生可以把每个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然后逐步回忆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2.具体章节一字不落。在看各部分章节的时候务必要保证一字不落。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每一个知识要素。同时,要把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以区分不同的理解难度。
3.不断浏览书上做好标记的知识点,加深印象。这也是需要考生经常做的事情。
4.再次回归目录,形成整体感。做题的时候更加有全局性,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盲区,抓紧补习。
其实,不断回归课本说起来容易,但是真做起来却不简单。这还需要考生不断地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课本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把课本完全吃透。
各学科如何研读课本
数学
数学书,很多人拿起定理推论一通狂背,自以为把这些结论背下来就行了,而对于每个定理怎么证明的,每个推论如何推导的,一概不关心。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研读课本的原因
1.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放心运用。你把定理背下来,不知道它怎么来的,真正做题的时候用起来就不那么顺手。而且一旦记忆出了点差错,记得不太清楚,那就麻烦大了,很可能因此一道十多分的大题就此白白丢掉了。而如果你把它的整个推理过程弄明白了,第一可以加深印象,第二记不清楚的时候可以自己快速地把它推算出来。
2.定理的证明往往比例题要经典得多,体现了更优秀的数学思想。因为例题大部分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自己编的,而数学定理的证明则是历代数学大师们殚精竭虑的结果。我们今天写在书上的定理看起来很简单,在一千年前,可能是困扰数学界的重大课题,无数世界一流学者为之苦苦思索。
以此推知,课本上的例题虽然不如定理经典,但有比各种资料书的例题经过更严格的筛选,并且和课本知识密切结合,也应该细心体会。
研读课本的收获
1.对定理公式更好的记忆和应用,这是最直接的;
2.获得优秀的数学思想(物理思想、化学思想等);
3.锻炼思维素质,可以终身受益。
顺便再说一下“以纲为纲”,主要针对高考的学生而言。在考试大纲下来以后,你的复习就必须按照大纲来进行。复习知识点的时候,只复习那些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每年的大纲中都会把一些教科书上的小知识点排除在考试范围之外,这些不考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去花时间。除非像英语阅读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有百分之多少的超纲词汇,否则高考肯定会在大纲范围内出题。
研读课本的重点
研读课本最重要的一点,要形成知识网络。特别强调一点,这个知识网一定要自己去画。
要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将知识点形成网络。把各章的知识点绘制成知识网络图,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知识一开始越学越厚,到了复习阶段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要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网络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做题训练,加强知识的应用。比如下面这张的思维导图就能很好搞懂集合、函数、导数的关系。
首先可以采用研读目录法,把每个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然后逐步回忆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对于理科生来说,看着目录,并将每个目录下面推导而来的知识点写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思考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这个公式是不是由哪个公式引申而来的呀,这个定理是不是从上面那个定理推理得出的呢等等,于是你就会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了。
其次紧跟老师的脚步。上课认真听,不止听取知识听取老师讲解的内容,更要分析老师的思路讲解的思路,这样你才知道怎么把各个知识点连接和融合到一起。
物理
研读课本的目的
研读课本的目的是搞清课本中的“四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价值点)是什么。
比如“摩擦力”的“四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大小计算、方向判定)。
难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判定、静摩擦力的大小确定。
关键点:分析物体受力、确定相对运动/趋势。
价值点:加深对“运动/趋势相对性”的理解;加深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的认识;知道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摩擦力、控制摩擦力的具体方法。
思考课本中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
多去思考课本内容的来龙去脉,多去分析解题思路的共性(课本考点的使用规律),遇到问题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课本上相关的概念、公式及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例题。只有在平时做到严格自律,切切实实把课本知识搞扎实了,才能学好物理,在考试中拿高分。
复习物理的要点首要的是充分重视课本知识,除了跟上老师的步调外,自己一定要多钻研课本,课本上的思考题是复习的纲,一定要搞清每个概念、每个要求;其次也要特别重视课本中的图,画图有直观、简捷、明了等特点,常常是解题的好工具。物理图的直观性更强,更重要的是有些关系式必须通过图像来得到。
重视知识点之间联系
一定要多一些交叉,把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把学过的知识,织成一张网。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把这些关联的考点联系起来(还要搞明白区别),把基础打牢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天体运动人造卫星这一章节,一定要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翻看波尔能级模型的相关概念。
利用知识树
下图是电磁学中关于磁场的各知识点梳理,主要的公式与概念一览无余。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本,每个章节做出一张这样的图,对你的物理学习帮助非常大。
化学
化学考试的每个知识点,在书中都有明确的答案,要掌握大部分的知识点,就要将课本彻底吃透。只有把课本读懂了,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才可以更好地应用。
研读化学课本的程序
1.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 抓住关键词,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清楚思路,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具体做法
1.根据课本内容,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比如学完碱金属,把钠单质、氢氧化钠、氯化钠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
2.串联有机化学。记录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3.通过研读课本,整理化学思路。比如学到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4.建议自己画一张元素周期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
5.通过研读课本,整理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6.研读课本,整理归纳物质的俗名、常见物质的颜色、实验现象等。
7.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把握整个化学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
生物
重视概念
1.对名词的定义尽量背诵。
阅读课本时应当注意限定词,这会对理解一个名词及判断从属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
例: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的定义阐释了其来源、运输途径、功能、含量、化学本质。
2.对过程的概念动态理解。
课本中有许多动态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描述这些过程的概念并不需要背诵,而是需要在脑中有动态推演的过程。
例: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这个概念很长,实际上我们需要清楚的是有氧呼吸的每一个阶段发生什么生化反应。脑海中要有一张动态图,如下。
3.规范术语的完全记忆。
本质相同但表述相异的答案并非不正确,但在高考这样的标准化考试,按照原文表述一定万无一失。如果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原话表达,至少要做到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例: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重视概念细节辨析
对付概念细节类题,需要做好概念之间的辨析。以下是研读课本时注意辨析的地方。
1.程度副词往往暗含考点。
主要是“绝大多数”“主要”“一般地”等字眼,往往蕴含考点。比如说这句“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是正确的废话。植物细胞含有叶绿素,这不是常识吗?为什么要说“主要”呢?再比如说“大部分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这个“大部分”是什么意思呢?
2.近义词和形近词需要分辨。
例1: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例2: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
3.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选择题中一个比较狡猾的设错点是:一个概念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它和前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正确。这样的设错方式在政治、历史等文科中较常见,但在生物中出现往往会让理科生措手不及。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个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它与别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什么这样表述?不是因为它在细胞中含量多,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这样就建立了“主要的”与“绝大多数生物”的关系,断绝了“主要的”与“含量多”之间的关系。
4.重视细节。
逐字逐句阅读,不应忽略各种小字部分、课后习题和图片给出的信息。这些并非课本正文的内容,往往也不作为主流考点,但是即便在题型和难度稳定的全国卷生物当中,也可能作为选择题的细节考察。
例: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课本上有图无字)
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五碳糖图示的五边形不代表5个碳原子,而是4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
5.注意特例&无特例语句。
特例的存在容易让考生考虑不周,而无特例语句的存在容易让考生“考虑过当”。
特例: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不是绿色植物的特例?(与辨析联系)
无特例语句: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必修一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