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华夏职业学校:指尖上的“工匠精神”
摘要:多年来,青岛华夏职业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思路,积极构建“工学紧密结合、校企双管双育”的育人模式,从“德”与“技”两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大国工匠基本素质,始终走在岛城职教改革发展前列,如今树起职教发展新风向。
编者按:青岛市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全国职教发展的第一方阵,被教育部誉为全国城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在2017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青岛代表队共获得33个一等奖,42个二等奖和23个三等奖,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均保持全国前列。
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发展的重点要放在职业教育上,通过建设一批优质职业学校、培育一批骨干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大国工匠’,真正让青岛职教成为青岛制造的坚强后盾,让‘青岛制造’挺起大国制造的脊梁,也让每一个职业教育的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从近日开始,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采访了青岛部分职业学校,挖掘学生精彩的学艺生涯,展现青岛职业教育成功的秘诀。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多年来,青岛华夏职业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思路,积极构建“工学紧密结合、校企双管双育”的育人模式,从“德”与“技”两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大国工匠基本素质,始终走在岛城职教改革发展前列,如今树起职教发展新风向。
日雕月琢 打造大国工匠
左手持票,右手点数,四指波动连下,一次点钞四张。只见点钞纸轻盈而有节奏的在手中飞舞,一张一张迅速弹开,同学们的点钞速度简直可以称的上是“人肉点钞机。
看上去如此厉害的绝活,背后其实是每天反复的枯燥的练习。一把点钞纸有100张,以前他们5分钟最多点6把,经过不断的练习,现在10分钟可以点45把,而且精准度达百分之百。
为了练好这项绝活,胡文清她们可没少吃苦。经常会被点钞纸划伤,手上的小口就没断过。即使划伤了手也不敢贴胶布,因为胶布会降低手指敏感度影响点钞。“经常会划伤同一个地方,挺疼的,不过习惯了。”2015级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胡文清说。手指划伤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没有人会因为这个而停止每天两三个小时的点钞练习。“一天不练,手就会生疏,就算休息,所有人也都会练习的”2015级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梁雅雯说。梁雅雯身体素质比较弱,可即使生病也会坚持到校练习。十一假期学校本来打算让他们休息1号到4号,可学生们坚决不同意,担心连着休息4天手就生了影响比赛成绩。
青岛华夏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老师孙新华告诉我们,学生们现在在为11月初的市职业技能比赛做准备,市赛考核项目是点钞、翻打传票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其中会计电算化操作占60%,它是以答题的模式,要求学生在三个小时内,处理完一家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包括基础设置、工资、税务、固定资产、采购、库存等各个方面,这是对专业知识、快速反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考察。
在会计电算化操作中,每一名学生熟练的敲击键盘,精准又快速的处理公司业务,那气场完全不亚于一名资深会计。操作是三人一组都做同一套题。梁雅雯告诉我们,刚开始做题三个人会得到三个数据,经常因为一个数据不一致,讨论到六点以后才离开学校。回家还要反复琢磨,避免以后再次犯错。但现在即使有难度的题目,三个人第一遍做也可以得到一致的数据。偶尔有不一致的地方,很快也能找到根源。六七个月的时间,我们刷了七八十套题,每套题刷七八遍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对于会计工作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
持之以恒 传承工匠精神
高三学生的业务水平,已经具备了会计上岗的基本要求,即使到一家公司也能很快的顶起岗位。据了解,学生在校操作的软件跟企业里会计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而且处理的问题也都是企业中真实的问题。学生边学理论边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专业实践,一毕业就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岗位的业务需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学校会计专业系山东省品牌专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如刘娟、全国最美银行从业人员王谨敏等优秀毕业生。2013年学校成为山东省3+4中专、本科分段贯通培养首批试点学校,倾力打造“3+4”“卓越财务经理”人才培养方案,首批“3+4”会计班在2016年转段考试中成绩斐然,不仅100%顺利转段到青岛科技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就读,且该班文化课春季高考个人成绩总分排名进入全省前10名的有6人,前50名的有25人。
近三年在全国、省、市职业技能比赛中,学校7人获全国二等奖, 5人获全国三等奖, 5人获省一等奖,6人获省二等奖,1人获省三等奖,16人获市一等奖,26人获市二等奖,59人获市三等奖。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殊荣,近三年学校共有26名学生获奖、25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
记者 李毅 摄影 高飞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