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花钱到会花钱 如何引导孩子的经济价值观
摘要:在美国,很多家长会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金钱观念。比如用给零花钱的方式鼓励孩子做家务,孩子夏天割草冬天扫雪都会得到报酬,上了高中很多人热衷于打工挣零花钱。
在美国,很多家长会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金钱观念。比如用给零花钱的方式鼓励孩子做家务,孩子夏天割草冬天扫雪都会得到报酬,上了高中很多人热衷于打工挣零花钱。
然而,作为第一代移民,流淌在我血液里的传统和文化让我没有去照搬美国家长的做法。女儿小的时候,我没有给她零花钱的习惯,更不会拿钱作为她学习好的奖励或是做家务的报酬。我给到她手里的钱都是我认为“必需”的,或是有明确用途的,比如外出比赛的午餐费,和朋友看电影的电影票钱。
从妈妈手里拿钱,变成自己主动挣钱,这位移民妈妈教导了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国际学校的家长们是怎样给孩子零用钱的呢?您在孩子的教育上又花了多少钱?今天我们就来听您说:跟国际学校有关的那些花费!
不过我懂得“与时俱进”,“货币政策”逐渐宽松。到了初中,每年春节时我们会给她些压岁钱,只是她花的时候必须告诉我,就是说要经过“审批”的。上高中后,除了压岁钱,她过生日时,我也把买礼物变成发放现金了,让她自己挑选称心如意的东西。
女儿渐渐长大了,自然而然地面临“挣钱”和“花钱”的问题了。这两年,女儿在追求各种自由的同时,也开始向往“财务自由”了。在餐馆和超市里, 她常常会悄悄告诉我:“妈,这个女孩是我们年级的。”“妈,那个男孩是senior(毕业班学生)。”同学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课外打工挣钱了,先富裕起来的总是会让人羡慕的。不过女儿明白自己生活中的优先次序,有太多的事要做,做科研,做义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赚钱的事只能往后排。
要说起来女儿也是“挣”过钱的人,这几年,她参加各种比赛,得的奖金从几十块,几百块,到一千块不等。有两个夏天,她在为美国学生办的中文夏令营里做mentor(辅导员),一共挣了近两千块。不过这些钱来的时候都是支票,自然毫无争议地被我“充公”了。
十一年级的夏天,一个挣现金的机会终于让女儿碰上了。“工作”是给两个从香港来美国度暑假的高中女孩辅导英语,每小时20块(比我们州最低工资高了一倍不止),一周四个小时。开始的时候我就明确对女儿说:“这次挣的钱都归你自己。”女儿听了特别兴奋,看来“自留地”,“包产到户”真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啊!
我这个当妈妈的对女儿打工挣钱不仅给与“政策”上的扶持,还对她进行了“上岗”前的职业培训。我告诉她,事先要认真备课,准备充分。教的时候要多鼓励,态度要好,要有耐心,不能发脾气。我还告诉她,每次不能迟到,不能早结束,要多加点时间。
第一次上完课,女儿就马上向我“求救”:“妈妈,两个小时好长啊!要准备很多内容啊。另外,那个小的女孩不爱说话,总是不吭声。我不知道怎么让她开口。”我一听乐了,挣钱不是容易的事吧?
我对她说,教外语的时候一定记住要repeat(重复)。 如果你一次安排四个小故事,你不能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你要在讲完第二个的时候再回到第一个,用问问题的方法看她们是不是还记得第一个故事。就这样在每个故事间不断穿插复习学过的,而且要多次。只有这样,学的人才会做到不仅明白,而且牢记、会用。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时间太多了。另外对于那个不喜欢说话的女孩,你不能逼她太紧,不能让她心里害怕上你的课,要想办法找她们喜欢的话题,慢慢的,她就会张开嘴了。
对我的意见,女儿是心服口服,虚心接受。以后的课越上越顺,每次我去接她,都看到她和那两个女孩有说有笑,那家的大人不住地夸她:“你女儿做事真是认真!”
几个星期下来,女儿一共挣了将近300块钱,这笔握在手里的“巨款”让她着实兴奋。开学前的周末,女儿就琢磨着花钱了。女儿的好朋友,一个韩国女孩,要回去韩国半年。走之前,女儿特地约她出去玩。于是,周六的上午,我把她们送到了一个漂亮的露天shoppingmall。去之前,我习惯地问她:“需要多少钱?”这回女儿底气十足地说:“妈,我自己有钱 。”
到了下午4点,我把两个玩得尽兴的女孩接回来。回到家,女儿一边跟我说着这一天的开心事儿,一边迫不及待地展示着自己的收获。女儿给自己买了一件衬衫,一件马甲。她还给妹妹买了个有动画图案的wristband(腕带),哄得妹妹跟在她后面团团转。
最后女儿很神秘地拿出一个漂亮的小纸袋,说:“这是我给爸爸妈妈和妹妹买的巧克力,是从很有名的店里买的。”打开一看,纸包纸裹的,里面三块巧克力,不仅样子精制,个头儿也精制,每个就像一块钱硬币那么大一点儿,轻飘飘的就6块多钱。放到嘴里,我细细品味那股香甜,心里叮嘱自己:这可是女儿的一片心意,情意无价啊。
我问女儿:“你今天花了多少钱?”“五十多块吧。妈妈,花自己挣的钱很舒服的,不过放心我也不会乱花的。”我开玩笑说:“嗯,你不花我的钱我也很舒服的。”
女儿开始享受用自己挣的钱带来的消费快乐了。
以我的标准,“会花”她好像还达不到,顶多是“爱花”。让她早日实现从爱花到会花的转变是我的目标。但是,作为 、妈妈,我知道自己不能太多地指手画脚了,该向后退一步,在安全线边负责瞭望。尽管她买的好些东西在我的眼里或看着不那么顺眼,或觉得性价比不合适,可是只要没有超过我心里的安全线,我就都笑着接受,发表的不同意见也一定是不给女儿败兴的。
退一步说,我知道学习消费,从“爱花”到“会花”是她成长的一部分。走些弯路,付出些代价也是必然,毕竟父母不可能永远在前面给孩子带路。还有,我不想让自己的局限成为女儿成长的羁绊,“青出于蓝胜于蓝”永远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尽管女儿开始“能挣会花”了,不过这孩子和她妈一样没有“钱商”,不懂得积累“原始财富”。高中最后一年,她每天上午去州立大学上课,中午坐公交车回高 中,每天要花钱买车票和午饭。我跟她说:“妈妈给你钱。”她说:“不用,妈,我自己还有200多呢。等我花完了,再向你要。”我高兴地说:“女儿真懂事。”她俏皮地一摆手,亲昵地说:“花谁的钱不都一样嘛,咱俩谁跟谁呀。”
这话让我听了心里很温暖,女儿懂事贴心,“钱商”低点就低点吧。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