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实干精神:十九中三年打磨带出高考牛班
摘要:天色渐亮,十九中的校园里,老师们陆续到位。“这里空气好,晚上在宿舍还能听见蛐蛐叫。校园设施好,关键是学生好。”老师的幸福洋溢在脸上。多少次谆谆教导,多少次苦口婆心,多少次早出晚归,都被老师隐去,老师的眼里满是学生的点滴成长。青岛十九中有一支敬业乐教、爱生奉献、踏实努力的教师队伍,实干的精神在十九中的教师基因里传承,传递给一代代的十九中老师和学生。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天色渐亮,十九中的校园里,老师们陆续到位。“这里空气好,晚上在宿舍还能听见蛐蛐叫。校园设施好,关键是学生好。”老师的幸福洋溢在脸上。多少次谆谆教导,多少次苦口婆心,多少次早出晚归,都被老师隐去,老师的眼里满是学生的点滴成长。青岛十九中有一支敬业乐教、爱生奉献、踏实努力的教师队伍,实干的精神在十九中的教师基因里传承,传递给一代代的十九中老师和学生。
智慧型班主任用爱交换爱
“赵阿姨好! ”在赵静怡的班里,学生们欢乐地和她打招呼。 “赵阿姨经典语录”在贴吧上保持热度:上课时一学生手机响,“赵阿姨”就问:“谁业务这么忙啊?快收起来,要不然我让它变成零件。 ”自习课上,后排调皮男生拿着羽毛球拍子挥着玩,“赵阿姨”瞪他一眼:“你再挥?再挥我用拍子把你拍成肉夹馍! ”这些饱含着爱的段子拉近了赵静怡和学生的距离。
出身于“教育世家”的赵静怡是十九中的历史老师。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她坚持的立身之本。备课——听课——磨课——开课,她不断打造历史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课的魅力。从教27年来,赵静怡连续担任班主任、级部组长﹑集备组长、教研组长,所带班级高考成绩名列级部第一,所带高三级部文综学科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作为市高中历史中心组成员、市“9+1”高考研究小组成员和市名师公益课堂教师,她三次代表学校在市高中历史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近五年连年担任省市教学能手评选说课、市优质课比赛等评委工作,2010年被青岛市教育局聘为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讲师团”成员。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只有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使自己像磁场般地紧紧地把学生凝聚在自己的周围。 ”赵静怡给予学生的爱是具体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际需要的爱:给予优秀学生的爱是更高的攀登目标;给予调皮学生的爱是友善、宽容、耐心、信任和表扬;给予学习困难学生的爱是信心、鼓励、方法和具体帮助;给予性格内向、懦弱学生的爱是创造条件,将他带入集体生活,发挥他的特长……2008年,赵静怡班有个特殊的女生,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溺爱使她孤僻、任性,患有轻度抑郁症,总觉得别人在议论她,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学过心理学的赵静怡知道,疏导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学校的林荫树下、食堂的餐桌上、学生的错题本上,经常出现她和学生探讨的身影和印记,她嘱咐学生:消除敌对情绪关键是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强项。 “虽然你学习成绩不好,但你数学思维和体育能力出众,只要尽情发挥,这也是成功。 ”不断交流中,三年过去了,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学生拿着入学通知书和高中三年的日记本奔向赵静怡,日记里写下的尽是对老师的祝福。
清华毕业重返十九中母校教书
季春玉,清华大学研究生,2016年,这个高材生在众多工作岗位的选择中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母校——青岛十九中。 “我是2008年从十九中毕业的,老师的实干和对学生的关怀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当老师挺好的,我学的是数学,当老师专业对口。 ”回到熟悉的母校校园,季春玉和曾经的老师成了同事。学校一对一的导师制度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听课、组织活动,母校的传统在新教师的身上传承。季春玉的家在台东,学校近在咫尺。走着上班的路就像高中时候上学的路,季春玉说那时候是为了自己拼搏,现在是为了学生们能有更好的未来。
新校区启用,季春玉家的附近有了班车线路。可季春玉并没有每天往返于新校区和家,搬着行李,住进新校区的教师宿舍。 “我有车,每天来回跑也行,但我想和学生更近一点。 ”做班主任的他和学生保持一样的作息,学生返校,他就同步回到校区,学生回家,他才走。晚自习的时候,季春玉习惯在走廊里看看,即使不是他值勤,他也会按时出现。要问问题的学生会方便地找到他,想要说说心事的学生也不避讳地对这个学长老师敞开心扉。 “学生很懂事,有的家庭发生变故,依然迅速调整心情投入学习,懂事的我都心疼。我愿意陪伴他们度过拼搏的三年,让学校的传统经过我的传递延续下去。”
老师分班成长打造更好的未来
随着新校启用,十九中迎来了发展转折点和扩张期。发挥教师这个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十九中已经着手开展工作。老师们按照年龄分成班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习任务。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型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两方面业务能力进行讲座式培训;邀请学校领导、老教师针对师德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方面进行报告式培训;针对某一课题开展论坛式讨论;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开展实践。
青年教师立足教研组、集备组,以师徒结对为抓手,采取师徒听课,组内评课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立足年级组,通过担任班主任助理、学生导师、社团指导老师等方式提高教育管理能力;通过自主阅读专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课后记、德育案例和小论文等方式提高教科研能力……薪火相传,一代代的十九中教师带着实干精神的印记成长起来,再扎实地带动班级打造更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