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补习,如何让孩子的“第三假期”变得更有意义?
摘要:在小编看来,假期应该是一个劳逸结合的时间段,是一个培养个人兴趣的时间段,是一个放松心情的时间段,更是一个拓展视野的时间段。
最近几天,有孩子的朋友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或网上晒自家孩子的暑假计划或安排,比如到哪儿旅行、参加哪些活动、给孩子报了什么培训班等等。
每年的七八月份,上学的孩子们都会迎来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暑假究竟怎样过才更有意义,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在小编看来,假期应该是一个劳逸结合的时间段,是一个培养个人兴趣的时间段,是一个放松心情的时间段,更是一个拓展视野的时间段。
但是暑假又不仅仅只是完全放松、无所事事的一段长假。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卡尔•亚历山大在对650名学生学习成绩长期跟踪发现,暑期长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利用得好的孩子往往比只看电视打发时间的孩子进步更快,因此暑期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其实,这个“第三学期”并不是孩子还得像上学的时候一样,天天在听课和作业中度过,我们要考虑的是在这个“第三学期”怎么寓教于乐,怎么松弛有度,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有意义、过得充实。
一、鼓励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自己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因为平时上学而顾不上,假期应该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面。如果家长能够在假期,尊重孩子除读书之外的兴趣爱好,孩子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就会得到很好的呵护,这股劲头一般也会延展到自己的学习上。看似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殊不知却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为什么在假期容易沉迷于电视或电子游戏呢?大多时候是孩子觉得无聊,觉得没有更好玩的事情,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人(家长或同龄伙伴)陪伴所导致的。家长要多花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等到孩子已经把看动画片作为唯一的爱好,问题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转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孩子走出家门,寻找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二、鼓励孩子阅读
孩子的精神成长是离不开好书相伴的,而平时太忙,没有太多时间读课外书,假期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时间。我建议这样的阅读,家长不要带有太多功利的色彩,也不要强行让孩子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很多好书,只要孩子真正用心去读了,对他的影响就会是潜移默化的,不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然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阅读习惯而定。
同时,小编也推荐10本好书供家长和孩子参考:
书籍参考
1)《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2)《西顿动物记》;
3)《神奇校车》(阅读版);
4)《可怕的科学》;
5)《哈利•波特(精装本)》;
6)《小王子》;
7)《安妮日记》;
8)《爱丽斯漫游奇境》;
9)《海底两万里》;
10)《我亲爱的甜橙树》。
三、鼓励孩子外出旅行
暑假是一个旅游的黄金时间,但旅游并不只是休闲娱乐的功能,孩子们更能在旅行中得到成长。其实,一次旅行,也是一次绝好的成长机会。美的教育、责任的教育、文化的熏陶、自理能力的提升、独立意识的培养、适应能力的提升、意志力的磨炼等等,全都可以融入其中,潜移默化。
四、鼓励孩子参加运动
利用暑假,走出家门,进行户外运动和锻炼是颇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还能防止孩子的体重增加过快。曾经有学校做过统计,假期以后有九成孩子会长胖。假期里面吃得好,零食多,不运动就是肥胖的罪魁祸首。
家长可以多鼓励自己家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经常参加一些强度比较高、活动量比较大的体育运动,比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跑步、跳高、跳远等等。当然,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并不一定非得到正规的运动场馆才能进行,更多的运动其实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滑滑梯、轮滑、跳绳、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等等。
五、鼓励孩子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当然,在假期,孩子们也需要提前为进入下一个年级做好适当的学习准备,家长可以布置一定的作业或练习,让孩子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提前预习即将要学习的一些内容,为顺利过渡到下学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六、别让孩子伤在电子产品上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容易接触到动画片、电子游戏等电子产品的。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漫长的暑假,即使家长采取堵的方式来处理,也将无济于事。作为家长,面对目前有些泛滥的动画片或者电子游戏,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把好审核关
如果家长觉得某些动画片或电子游戏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不适合孩子收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觉得更好的动画片或电子游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我们只要平时和孩子沟通顺畅,也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欣赏更好的动画片或电子产品。
(2)事先定规则
由于孩子的自控力和约束力不够,需要大人适当进行引导和管束。但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看着孩子或者跟着孩子,所以,跟孩子一起商定看动画片或玩电子游戏的规则就很重要。如果规则制定得很好,孩子也遵守得很好,我们就大可不必担心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之中。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