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高中

青岛六十八中——打造科技特色,让每个孩子成为发光体

2025-04-29 17:35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在信息化浪潮奔涌、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如何回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八中学校长翟召东给出了坚定而清晰的答案——“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讯 在信息化浪潮奔涌、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如何回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八中学校长翟召东给出了坚定而清晰的答案——“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成长”。

青岛六十八中始终秉持“让每个学生都出彩,让每个学生在科技与创新的土壤中能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科技教育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延伸,更是激发学生潜能、塑造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学校以十年深耕的科技教育实践,构建起“硬件支撑+课程体系+学科融合”的全方位育人模式,让科技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硬件筑基:900㎡实验室集群点燃创新火种

在青岛六十八中,科技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回响。学校斥资260余万元打造的900平方米科技实验室集群,如同一个“未来工厂”——人工智能实验室里代码跃动,3D打印创新实验室中创意具象成型,机器人实验室内机械臂精准舞动……六大功能区构成沉浸式科创天地,让每一个灵感都有落地的土壤。“十年前我们播下种子,如今这里已是硕果累累。”教务处主任石少伟的话语里满是自豪。2024年,崔紫程、公伯瀚参加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东省科技馆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未来太空车”项目。经过激烈角逐,在全省49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并一举夺魁,取得“未来太空车”项目全省冠亚军。

 长线布局:三级课程体系铺就多元成才路

如何让科技教育既普惠又拔尖,学校构建了“科普-竞赛-拓展”三级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技讲座点燃兴趣火苗,省市级、国家级赛事锤炼精英团队,而定制化的拓展课程则为科创新苗插上翅膀。数学周的“数独擂台”、生物社的生态鱼缸、地理社团的校园测绘……学科周活动将课本知识化为生动实践。“成绩不是唯一标尺,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赛道。”石主任强调,这种分层培养模式,正是响应“科技强国”战略的扎实行动。

跨界融合:学科周里绽放科创之花

当水火箭划破物理课的苍穹,当泡菜发酵揭示生物奥秘,科技与学科的边界在这里消融。学校独创的“学科融合”模式,让社团课变身跨学科实践场:地理教师带学生测绘校园地图,数学周变身露天智慧乐园,甚至一场“机器人大战”也能融合编程、机械、物理三重知识。“孩子们在玩中学,在赛里悟,这种成长比分数更珍贵。”科技社团导师的感慨,道出了素质教育的真谛。

十年深耕:从实验室走向人生大舞台

翻开毕业生档案,科技社团走出的学子足迹令人振奋——有的凭借机器人竞赛保送名校,有的因AI项目获得海外实验室青睐,更多学生在科创实践中磨砺出终身受用的思维品质。正如石少伟所言:“我们不仅要送孩子进好大学,更要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创造者。”站在十年积淀的新起点,青岛六十八中正以科技为笔,为每个孩子书写无限可能的未来。

高二10班崔紫程同学接受采访时,无比自豪的说:在这所美丽的学校,科技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触手可及的梦想;社团不仅是课外活动,更是人生赛道的起跑线,感恩学校给予我们的一切。

“教育要面向未来,而科技正是未来的语言。”翟召东校长强调,“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正是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青岛六十八中打造了全市领先的科技实验室集群,构建了分层递进的科技课程体系,并通过学科融合、社团实践、竞赛培育等方式,让科技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兴趣升华为志向。

青岛六十八中用十年科技教育的坚守证明:当教育遇上科技,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发光体。

5月5日上午,青岛六十八中将举行招生政策解读及志愿填报指导,欢迎前来咨询交流,愿与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