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自然密码,重拾童真童趣 青岛重庆路第二小学开展自然科普讲座
摘要: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青岛重庆路第二小学联合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科学课。通过趣味互动与知识讲解,带领学校四年级的学生走进神秘的昆虫世界。
青报教育在线讯 “大家好,你们可以叫我‘虫子老师’。”4月2日,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青岛重庆路第二小学联合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科学课。来自贝林博物馆的自然教育讲师,带着自己收集的动物标本走进校园,通过趣味互动与知识讲解,带领学校四年级的学生走进神秘的昆虫世界,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探索自然、保护地球的种子。
“同学们来看一看,我养过哪些小动物?”下午一点半,讲座在阶梯教室拉开帷幕。当老师开始播放短片,安静的课堂瞬间沸腾。在视频里,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养的爬宠、小猴,还放出了自己与羊驼的合影,让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以此为契机,老师顺势揭露了动物的命名误区,“这才是羊驼,我们在路上看到那种灰灰的,其实准确的名字叫‘驼羊’”。
这场面向儿童的昆虫课,可谓是妙趣横生。为了加强学生们对于动物分类的概念,老师使用了《铠甲勇士》《金刚狼》《哈利波特》等深受儿童喜欢的影视动画作品为例,让孩子们对于动物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你们知道吗?雪鸮成年之后的最高可以长到70厘米,所以像《哈利波特》里,站在哈利肩膀上的海德薇,肯定还是只未成年的小雪鸮。”金老师这样说道,台下的孩子们立刻心领神会,“原来如此,看来哈利的肩膀要受累了”。
最后,老师为孩子们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出示了一张蚊子的照片,并向学生们提问:“这就是蚊子,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都讨厌它,但是我要问了,如果这个世界上的蚊子突然都消失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很快,大家的欢笑声逐渐被沉思取代,老师随即为同学们科普起生态平衡的理论,“每种生物都是生态链里的一环”,他告诉孩子们,如果蚊子族群全部灭绝,那么将极大影响全世界的花粉传播效率,“可能我们人类也会损失惨重”。
这堂发人深省的自然课虽然结束,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自然与环境的种子。参加本次讲座活动的四年级学生王嘉恩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这节课让他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比如甲虫分很多类,蜻蜓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蜻蜓分蜻、蜓还有豆娘三种”,也让他对于昆虫重新产生了兴趣。
“以前我还抓过蝉呢,这么大”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大概和他手一般长,十分骄傲地说,“我亲手抓的。”
这场“接地气”的地球日活动,不仅打开了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构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坐标。从关注一只昆虫的命运开始,新一代地球公民的成长之路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延伸。
青报教育在线 杨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