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社会实践基地调研:行走的思政课,打造实践育人新样态
摘要:1月10日,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整合优质社会资源,举行“优学市南——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调研活动。
青报教育在线讯 为全面推进思政课建设,市南区以社会实践赋能思政教育,创新提出“行走的思政课”。1月10日,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整合优质社会资源,举行“优学市南——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调研活动。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干部和大队辅导员先后走进山东港口(青岛)自动化码头、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等地,调研社会实践课程,挖掘基地思政元素,推动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迈向社会大舞台。
智港寻光,领略科创匠心
在山东港口自动化码头工业研学基地,教师们参观了港口各类设备实物模型,近距离目睹了空旷的码头现场无人作业,了解了码头和港口的发展脉络、自动化码头的工作流程和创新技术,并进行了机械装卸、驾驶运输车、集装箱搬运、轨道吊箱作业等模拟体验。各类智能化设备和前沿技术的应用,让教师们欣喜地看到,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力量。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们还聆听了港口十大技术创新背后的故事,他们深入探究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港口先进人物和团队的光荣事迹,以及这些榜样人物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教师们一致认为,这正是思政教学中极具感染力的生动素材,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双向奔赴,共筑科技人才
来到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教师们受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立斌热情接待。在座谈交流环节,宋立斌表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依托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学术资源和成果,为市南学子设计丰富的科普实验活动。
研究院高端培训办公室主任王佳佳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基本情况、科研力量和社会实践课程。研究院针对一至九年级学生开发了相对应的实验。这些实验所蕴含的原理与各年级科学课本中的知识紧密结合,真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
市南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公真对此表示,这样的课程正式我们需要的,学生不仅能够拓宽知识视野,更在实践中有效激发创新意识与科学素养。
交流结束后,教师们共同参观了研究院科普展厅、生物科普实验室、“海燕”号水下滑翔机生产基地等场所。在研究院的调研交流,为教师们开展校外思政教育点亮了一盏明灯。教师们深受启发地说,要借助高校科研资源,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的校外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投身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发展的远大志向。
田园劳育,夯筑价值根基
当天活动中,教师们还走进采摘园,亲身体验了草莓、西红柿、黄瓜等农产品的采摘。教师们真切体会到,采摘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生态的契机,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收获的喜悦。因此他们表示,劳动教育在大思政课程体系中具有关键地位。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深刻理解农耕文化对于国家根基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全方位提升力量教师对大思政课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为思政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调研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所感所获深度融入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中实现最优成长。
市南区教体局将持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模式探索,一方面积极挖掘更多优质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持续创新教育形式与方法,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筑牢思想根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