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不慌张!孩子、老师、家长的实战复习宝典来了
摘要:临近期末,孩子可以使用哪些高效的复习方法?老师如何做智慧型的复习组织者?家长如何做好后勤工作更好地引导孩子按部就班复习?这篇超实用的期末复习攻略干货满满,赶紧用起来!
临近期末,孩子可以使用哪些高效的复习方法?老师如何做智慧型的复习组织者?家长如何做好后勤工作更好地引导孩子按部就班复习?这篇超实用的期末复习攻略干货满满,赶紧用起来!
期末阶段,同学们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科学的方法,不仅能提升复习的效率,还能更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这份三段分步的高效复习法,大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复习进度,参考使用。
第一段,全部学科的总复习
✔ 列出重要内容一览表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可以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使用卡片来记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一览表和卡片,在以后的阶段复习中,不时地加以使用便可以了。
✔ 消除疑点
在完成了“整理”工作后,就应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大多是有关测评的“关键性问题”,一定要理解透。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开展相互讨论,必然大有好处。
第二段,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
✔ 重点在于做练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做练习,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习题集之类的书。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并参照上文提到的一览表。语文、英语等学科,要以教科书为中心,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
✔ 征服薄弱环节
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时间,还起不到效果。想要征服薄弱学科,关键是应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可以把已经了解的部分作一般复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第三段,全部各科重点复习
✔ 把教科书的整个体系印在头脑中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你可能已经将教科书的内容复习多次。但有些地方是花了很多时间重点复习过的,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的,对全部教科书之间的联系,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怎样才能将每门课的体系印在脑中?要把第一阶段整理的知识系统一览表拿出来,再专心地看一看,将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记忆的时候,光看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出来,写在纸上。对总的线索有所了解后,其他内容顺藤摸瓜,按逻辑顺序充实,不费劲就记牢了。
✔ 由近而远的复习策略
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一般人往往按顺序,从最开始学习的知识开始复习。但随着时间越来越紧,时间越往后,知识体系越松垮,最后只能匆匆结束。其实,后学的知识,一般综合性比较强,常常牵涉到前面的知识。可以采用由近及远的复习策略,先复习后学的知识。遇到以前学过的较模糊、拿不准的知识,再随时往前复习,容易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两者都加深了印象。
期末复习阶段,除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不同的孩子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地去复习。
此外,帮孩子有效地调节期末心态找回元气满满的状态也非常重要。老师、家长可以这样帮孩子进行心理调适。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
课堂渗透。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专题讲座。学校可邀请心理学专家或学校心理教师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深入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学会自我调节。
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
指导制订复习计划。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地复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平时可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使他们能够高效利用时间进行复习。
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个别辅导。对于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班主任或心理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的困扰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方法和心得,让他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同时,学生也可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减轻心理压力。
组织多样化的放松活动
体育活动。教师可组织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文艺活动。教师可举办音乐会、舞蹈表演等文艺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户外拓展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宁静与和谐,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放松训练与积极暗示
深呼吸与放松训练。教师可教给学生如何在紧张时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平复情绪。
积极暗示与自我激励。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考试的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避免过高的自我期望带来的压力。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与家长沟通。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引导家长进行合理期望,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家长教育。学校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关注个体差异与特殊需求
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行心理减压。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对于外向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组织更多的团队活动和社交活动来减轻压力。
特殊需求关注。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单亲家庭学生等),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确保他们也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