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一中地理学科培训:同课异构碰撞思维火花,互鉴共研寻求新突破
摘要:12月25日,莱西市第一中学地理学科举行“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专题培训,邀请省级地理专家前来听课评课,并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指导。
青报教育在线讯 “从这节交流课中可以看出,莱西一中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力,地理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当高!”12月25日,莱西市第一中学地理学科举行“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专题培训,邀请省级地理专家前来听课评课,并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指导。专家对地理老师的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天活动中,莱西一中地理教师黄宁执教高二年级《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一课。在导入环节,黄宁先带领学生复习了高一时学习的中心地理论的等级规律和区域发展定义。然后他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长三角城市群潜力发展指数和GDP用量领先其他城市的原因、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的原因、同城效应给苏州带来的利与弊。
这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地理位置、区域空间、区域发展、同城效应等角度,去思考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和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整节课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出发,设计内容依次是世界城市发展、城市群、上海、苏州、苏州高铁新城,引导学生从大到小了解城市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探讨教学设计,促进教师对该内容的交流,专家带来了其他地市学校郭老师的一节展示课。郭老师执教的是高三年级《大都市辐射功能》复习课,她在导入环节通过一段上海市介绍的视频,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上海被称为魔都以及上海为何能发展成大都市,从而引出大都市的概念和功能以及大都市形成条件等知识。
随后郭老师又选取上海市周边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昆山市逆袭成为百强县之首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上海市辐射带动的原理。最后在讲解大都市辐射强度时,郭老师又通过“南京离上海远,但受上海辐射强度高”和“上海对周边城市辐射强度的变化”两个思考题,从时空差异的角度,带领学生归纳出影响大都市辐射强度的因素。
听完两位老师的展示课,参训教师深受启发,纷纷展开交流。青年教师代表认为,黄宁老师的课堂重视知识构建和问题归纳;郭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分析,循序渐进得探究知识。骨干教师代表认为,郭老师设计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贴近高考考查内容,黄老师则对大都市集聚和辐射作用讲解得更为透彻。
专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黄宁老师课堂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站位高,对知识的研究从宏观到具体、从大尺度到小尺度,体现了地理学科尺度思想。同时这堂课的思维含量也比较高、设计思路清晰。“总体而言是可圈可点的一节课,达到了青岛市公开课的水准。”专家说。
对于郭老师的课,专家同样高度评价,认为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专家表示,该课始终围绕“区域空间组织和优化”的主题和“要素流动”的主线来展开教学;其次,教学过程体现出知识和思维的双重建构,引导学生从设问、题目信息、基础知识三者的内在联系中思考答案。
当然,两位老师的展示课也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对次,专家也进行了指导,并对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建议,加强课堂教学一体化设计,围绕一个课题,设计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课型,进行基础年级、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三个时段的教学设计和研讨。
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收获颇丰。地理教师赵涣涣说,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基础,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重情境模拟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以及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地理教师王嘉欣表示,在一轮复习当中,采用“思维建构+知识建构”的模式授课比较好,思维建构的采用“设问+材料信息+知识”的形式,选用高考题进行思维建构时选择涵盖面较广的题目,切勿选择切入点较小的题目。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