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学生意外受伤怎么办?教师妥善应对的“六一”原则

2024-12-20 13:45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因自我疏忽摔倒、拐弯处速度过快碰撞、同伴争执拉扯等造成了一些伤害事故,考验教育管理者的应急能力,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及家校和谐。

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因自我疏忽摔倒、拐弯处速度过快碰撞、同伴争执拉扯等造成了一些伤害事故,考验教育管理者的应急能力,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及家校和谐。

特级教师林志超梳理了六个“第一原则”,以生为本,妥善解决学生受伤带来的可能性矛盾,并以此为契机进行预防教育。

原则一:

“第一时间”,迅速为要

学生伤害事故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生最突然、处理最棘手,也最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可避免发生了,此时作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要把握这三个时间上的“第一”。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学生伤情。学生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场所,按照概率大小顺序如下:运动场、校园游乐区、走廊拐角处、楼梯口、教室等。若有学生受到伤害,作为班主任若非公出在外地,需要排除万难赶赴现场,教师第一时间出现能起到慰藉受伤学生内心恐慌及安抚其他学生焦虑情绪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学生伤情,为后续救治和问题解决掌握第一手信息。若是体育课堂,除紧急情况外,一般可控的学生伤害,体育教师不能离开课堂,但要第一时间通知医务室老师和班主任赶赴现场。

第一时间救治伤员,做好紧急处理。除了个别学生的特异体质之外,大多数的学生伤害以骨折、牙齿磕破及外伤为主。需要到医务室进行紧急的外伤消毒和清理,此时伤情有一定的明朗化,能让学生在情绪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抚和稳定,此时教育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伤情发生的原因,是个体原因还是同伴因素,受伤严重程度等,为后续解决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一时间报告情况,伤害事故透明化。教师(班主任)需要把学生受伤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领导(无需送医的轻微伤除外)和家长,若涉及双方责任,需要通知另一方家长,清晰明确、简明扼要地告知家长该学生受伤的部位、伤势情况及受伤原因,可以在清理伤口后拍照给家长,让家长明了学生的伤势。

原则二:

学生第一,生命为先

学生个体受伤有三种情况,一般、严重、特别严重,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个人因素还是双方原因,如涉及相关责任,发生之后首要任务是以生为本,救治受伤的学生。

一般情况,是指个人在运动中扭伤或擦伤,即使涉及双方纠纷、肢体猛烈拉扯但并未受伤的情况。

严重情况,是个人动作不规范导致摔倒扭伤或骨折,涉及双方碰撞造成肢体受伤、牙齿磕破等需要送医院的情况。例如,学生小X在走廊上跑着去厕所,小Y从教室跑出,在门口处两人撞在一起,小Y的牙齿磕到了小X的头部,导致小Y磕掉半颗牙齿。教育者(班主任)到场后,送医务室紧急处理,找到的半颗牙齿马上存放在纯牛奶中(牛奶对于牙齿的保存效果较好),联系到双方家长,讲清原因,征得家长同意后班主任可以送往医院,两位家长来到医院全程陪同。因涉及牙齿的后续医治,小X的家长为小Y垫付了第一次的全部医疗费用,为后续分责和协商,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特别严重的情况,首先应该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往医院救治(或叫救护车),同时立刻联系家长。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一同前往,同时防止双方家长沟通不到位,班主任工作如不能很好地协商,请求学校出面解决,避免相互埋怨造成不必要的争执。

原则三:

态度第一,安抚为上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学生受伤,需要教育者积极主动、不回避问题,安抚暖人心。

“教师细节”呈现“学校气量”。例如,学生小H在室内体育馆集体跑步,跑最后一圈时头晕摔倒,磕破了头,在医院里缝针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停安抚说道:“小H真是勇敢,流血不流泪,缝针不出声,有男子气概,老师要好好表扬小H。”小H父母非常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不要陪着,回去好了,有我们在,没事的。”但班主任直到整个医治过程结束才离开。

原则四:

理性第一,厘清责任

学生在校受伤,场所在学校,不管是否出于学生个人因素,都涉及学校方责任问题,涉及“设施设备”“教育”和“监管”三大责任。因此,教育者(班主任)在送医和救治包括后续厘清责任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

涉及责任问题,都是较为严重、产生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需要紧急送医的情况。此时,教育者(班主任)需要保持的第一个理性是,一定要征求家长意见,送往家长认可的医院,一般速度要快,征求完毕马上送医,若是非紧急情况下,可以等待家长来接学生去医院。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教育者(班主任)必须安排好手头上的工作,陪同学生一起去医院,涉及双方问题,对方家长需要一起陪同。一是表达对学生关心,二是稳定家长情绪,三是深度了解学生伤情,四是为后续责任分担提前作准备。

必要时,校方需要马上厘清责任,从上述三大责任帮助家长梳理,安抚情绪,并全程关注解决过程。学生受伤,家长除了担忧伤情,也担忧费用,整个过程教育者要表现自己仁爱、担责和理性的一面,让家长和学生解读到教师此时的关心和关怀,以及对责任问题考虑周全。

原则五:

教育第一,提升意识

防范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伤害事故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应注意日常思想教育、意识提升,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防范第一。

一是安全常识“说了不听也得说”,安全行为是在潜意识中增进的,“教学区域不奔跑”“楼梯、楼道、拐弯处慢下来”“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等,总是要“碎碎念”,以增进学生的预防意识。

二是安全意识“警钟一定要长鸣”需要经常通过安全班会课、国庆下讲话、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班报、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安全小视频学习、安全知识竞赛等增进学生的安全意识,时时刻刻都不放松,每个月一次的安全演练不可少,防灾节日教育必须重视。

原则六:

预防第一,能力为本

避免伤害,是安全预防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学生经常性发生伤害事故,追溯缘由,必定是预防环节中出现问题。

一是安全防范“防不胜防也得防”,防范需要提升所有人的意识,只有人人都是安全员,时刻提升防范意识,才能做到全员预防,“没事多看看”“遇到可能提高防范”“有事特别小心”需要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二是安全管理“管了没用也得管”,重点人群的重点看护,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习惯性行为不稳定的“重点人”和“重点事”要重点关照,班级的“安全伙伴”专人结对管理或“安全员”细致跟进管理,对于一些“随班就读”的学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家长陪护管理。当然,安全管理也不能草木皆兵,需要信任学生,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看护”能力。

学生伤害事故预防,在于有自觉的预防意识、良好的预防能力及有效的监督力量,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跟进,才能构建一道避免学生伤害的防护网。

学生伤害事故,总在“可防可控”中“偶发”,教育者需要本着“生命为本,学生为先”的原则,第一时间救治,不回避、不推卸、透明化,以师者“为人父母”的情怀,科学、理性地应对,把可能的伤害降到最低,紧抓教育契机,扣紧学生心头的安全紧箍咒,加高学生心中的安全防护网。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