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育2024成绩单:基础教育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家门口“上好学”成为现实
摘要:12月15日,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在全市“三民”活动述职报告会上向市民报告了一年来青岛教育发展情况。
青报教育在线讯 基础教育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并再创新高;优质教育资源在多个区域全面开花,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成为现实;齐鲁教育名家、齐鲁名师名校长、省特级教师等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推进幼儿园延时托管试点,提供托位超过1万个;发放助学金1.76亿元,保障6.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12月15日,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在青岛市“三民”活动述职报告会上向市民报告了一年来青岛教育发展情况。
姜元韶表示,2024年,青岛市教育系统坚持人民满意标准,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攻坚突破,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再次获评“全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连续五年在省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
坚持扩优提质
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充足
各学段学位供给保障有力。构建与学龄人口排浪式变化趋势和城市更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修订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三年来合计新建改扩建学校228所,增加学位约19.73万个,完成183所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省、市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实现全覆盖,有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建成一所专门教育学校并正式启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加快补齐。
大批新优质学校快速成长。持续深化幼有优育突破、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特色高中创建等攻坚举措,青岛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优质园(省级示范和省级一类幼儿园)占比大幅提升到63%、90%;参与“一长多校”办学的优秀校长增至72名,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带动107所新启用中小学全部建成优质校、53所“强校提质”试点初中办学质量显著提升;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新校区建设有序推进,7所高中迈入省级特色行列,优质教育资源在青岛市多个区域全面开花,市区教育“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格局得到改变。
高素质教师队伍基本建成。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入开展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等六项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教师梯队培养机制,聚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积极推行个性化培训、长周期导师制培养等改革,开展市级教师培训项目130余个班次5000余人次培训,组织校长、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高端研修,赴上海、宁波等地进行跟岗培训。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达2.2万人,占青岛市专任教师的1/6,10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齐鲁教育名家、齐鲁名师名校长、省特级教师等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深化全面育人
学生培养成果更加显著
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质。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在青高校成立思政课推进和思政理论宣讲指导中心,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实践育人成效,组织“少年儿童心向党 我和祖国共成长”“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办好第十四届中小学读书节,青岛市中小学生共上“开学第一课”大思政课,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岛城师生的自觉追求。
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启动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分层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和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等改革举措,开展教师教学述评试点工作,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成立数字教育研究院和数字化领航工作室,建成线上教研平台,通过名师空中公益课堂等方式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青岛市基础教育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并再创新高。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小学配备科学副校长,广泛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4所学校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中职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金奖11个,位列计划单列市首位。
学生全面发展成效显著。深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品牌建设,全面推进体教融合、艺教融合,“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基本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活动、校校有赛事”的良好局面,成功举办第二届青岛高校大学生艺术节,青岛市获批全国校园足球人才改革和新型足球学校改革试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和优良率均居全省首位,在今年山东省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初中、高中、中职男子组以及高中女子组冠军,实现青岛市校园足球新突破,青岛六十七中获得2024耐克全国高中篮球联赛亚军,创造山东校园篮球新历史。统筹校家社合力,建成10个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研发各学段心理健康课程参考教案,建立精神卫生专家进校园和心理教师进医院“双进”机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发现、介入、干预到回访的全链条处置能力,全方位护航学生健康阳光成长。
强化战略支撑
服务发展能力更加凸显
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加强。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一期主体完工、二期开工,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专业分别达到10所、38个,13所中职学校、135个专业点获批开展五年制高职试点,提供学位8000余个,相当于新增2所高职院校。服务海洋装备、港口航运等产业发展,新增3个省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8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数量居全省第一。
校地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康复大学启动本科招生,青岛市再添一所高水平大学,岛城学生在家门口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进一步增加。对接青岛市重点产业链,推进50个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引导高校设置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8个急需紧缺专业,集聚高层次人才1316名,培养797名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和1.2万名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本地转化科技成果数量1756项。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汇集在青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科技成果1万余项。
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加快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青岛上合学校筹建工作,青岛“上合教育”入选教育部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品牌阵列,上合教育高地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国际化学校建设,推动具有招收国际学生资质的中小学、幼儿园数量达到433所,在西海岸新区试点为每所备案的中小学派驻1名驻青高校留学生,开展多语种社团等活动。加快中外人文交流合作,80所中小学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认定为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
立足群众满意
教育服务民生更加有力
提供优质便民的教育服务。实施幼儿园长幼随学政策,解决多孩家庭接送不便问题,惠及3500余人;全力推动有条件的265所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托位超过1万个,招收幼儿3600余人。在全省率先推进幼儿园延时托管试点,中小学校内课后托管课程已覆盖260余门课程,在解决家长接送困难的同时,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新平台。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共计发放助学金1.76亿元,保障了6.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教辅材料征订等专项整治,开展财务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行大宗食材采购,各级财政拨付膳食经费补助9000余万元,青岛市中小学食堂100%实现自主经营,学生在校吃的更安全、更营养。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将110家违规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黑名单”,维护了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打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组织1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应急安全体验培训,指导学校开展逃生应急疏散演练1.6万余次,修订补充学校安全工作负面清单事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防溺水、校园欺凌和交通安全等排查整治,强化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综合整治,整改各类安全隐患8000余项,实现学校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和“护学岗”配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四个100%达标。6所中小学获评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23年“三民”活动开展以来,青岛市教育局共办理“三民”活动市民意见建议32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10件,“12345·青诉即办”等各类政民互动平台意见建议2.3万件,全部按期办结,满意率和解决率大幅提升。市民关注的学校布局优化、优质资源扩容、学校规范管理等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
一年来,青岛市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优质资源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五育融合育人实效有待增强、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仍需提升。2025年,青岛市教育局将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推动优质学校再扩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再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