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馆人工智能课程” 规模化应用第三期试点工作在青岛正式启动
摘要:为落实教育部部署,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第三期试点工作启动活动于12月11日在青岛举行。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各个领域,而教育领域更是成为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与应用的重要阵地。今年11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了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战略地位,旨在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厚植人才根基,积极探索符合中小学学情的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路径。
为落实教育部部署,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第三期试点工作启动活动于12月11日在青岛举行。此次活动汇聚各方人士,围绕课程规模化应用深入研讨,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共筑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新生态
活动伊始,山东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李浩与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晓元分别发表了致辞。李浩馆长在致辞中,对青岛市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长期以来的积极探索与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李晓元总督学在致辞中表示,青岛市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推广与普及,将其视为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培训、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竞赛与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学科教育处负责人冯吉兵在活动中详细解读了第三期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及实施建议,为在场的教育工作者们指明了清晰的工作方向与行动指南。冯吉兵强调,第三期试点工作应紧紧围绕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专家引领这三大核心指导思想展开。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有序推进,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将为试点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体系。冯吉兵介绍,这一支持保障体系涵盖了支持地方活动、直接组织活动、过程监控和加强宣传等多个重要方面。
洞察人工智能教育前沿趋势
在专家讲座环节,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郭绍青教授作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专题讲座,为深入剖析了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战略体系,加大教育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程内容的更新滞后于技术发展、教学方法与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点不匹配、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结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等。
针对这些问题,郭绍青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趋势与策略建议。他强调要构建以人工智能核心概念与原理为基础,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紧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
推广试点成功范例
在经验分享环节,六位来自“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的试点省份、区域及学校的代表依次走上讲台,就各自在试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丰硕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为其他地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同期下午举行的教师培训环节更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活动同步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会场,通过创新课例分享、专家点评、“央馆人工智能课程”理论与实操培训等丰富多样的内容,为试点校教师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系统性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能力与素养的宝贵机会,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互动的优质平台。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以及中央电化教育馆的专业引领下,随着“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与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将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奠定坚实基础。
青报教育在线 魏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