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让大学生心怀“绿水青山”!青岛幼师高专学子解码垃圾处理奥秘

2024-12-06 19:06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12月6日,在全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体验活动的倡导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学院学生满怀期待地踏入位于城阳区的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开启了一场探索垃圾处理奥秘的旅程。

青报教育在线讯 “希望日后能结合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为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贡献力量。”12月6日,在全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体验活动的倡导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学院学生满怀期待地踏入位于城阳区的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开启了一场探索垃圾处理奥秘的旅程。他们通过聆听讲解与实地体验,深入探究垃圾的“前世今生”,潜移默化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扎根于他们心间。

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是我市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承担着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任务。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内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园区是如何高效地完成每日庞大的垃圾处理任务的?垃圾又是怎样在这里被神奇地转化,实现从“废物”到电能的蜕变?6日14时,伴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幼师高专信息学院的学生们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一入园区,学生们首先被园区的现代化和整洁程度所震撼。“原本以为垃圾处理厂会是一个脏乱差的地方,但眼前的园区干净整洁,闻不到一丝异味。”学生们一边分享自己的感受,一边走进园区内的环保科普厅。

环保科普展厅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观摩仿真沙盘了解园区主楼的布局和不同区域的功能,并走进垃圾仓,透过玻璃窗观看垃圾吊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垃圾抓斗进行垃圾抓取的全过程。当听到讲解员介绍“整个垃圾仓长83米,宽29米,深35米,容积为3万立方米左右,可以储存大概两周左右的焚烧量”时,学生们倍感震撼,并感叹环卫工人的不易。

“园区一天能处理多少垃圾?”“垃圾焚烧的温度是多少?”“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是如何被利用的?”信息学院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参观,带着思考学习。他们很快就在中央控制室、垃圾卸料平台、垃圾吊控制室、发电轮机等重点区域的讲解中找到了答案。据悉,园区二期焚烧厂自2019年投入运行以来,每日可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市政污泥500吨,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推动蒸汽机发电,每天可发电1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约3.7亿千瓦·时,能满足20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

垃圾分类可以去掉能回收或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量达60%以上;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回收利用,通过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把有用的物资如纸张、塑料、金属等回收利用,能有效增强资源利用率;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产生1200吨新纸……一些看似“冷门”的垃圾分类环保知识,也通过这一次实地的实践参观学习,走进了学生们的心中,让他们真切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此次参观中,垃圾处理的科技含量和高效运转使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意识到垃圾分类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意义。”信息学院学生曾祥玮表示,希望日后能结合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为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在垃圾分类中发挥诸多作用,如搭建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信息化平台,记录垃圾分类站点的分布、垃圾收运车辆的调度信息等,以此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的效率。”曾祥玮向青报教育在线分享了自己的具体想法。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学院辅导员纪宇表示,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普及垃圾分类等环保理念,承担好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应有责任,让大学生们心怀“绿水青山”。如将环保理念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垃圾分类成为学生自觉的环保习惯;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举办环保创意设计大赛,提升学生践行环保热情;强化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环保志愿服务,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等。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