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孩子最讨厌的这5句话,希望你一句都没说过(父母请自查)

2024-10-26 19:04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孩子最讨厌的这5句话,希望你一句都没说过(父母请自查)

知乎上有个问答:“父母对你伤害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其中几个高赞回答都跟父母说的话相关:

考试没考好,被骂:“脑子笨!”

谈到将来,被质疑:“就你这样能有什么出息?”

……

相信每一个成年人,看到这些话都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难受。

更何况是小小的孩子呢?

下面这5句话,对孩子有害无益,希望父母们一句也别说。

1、“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晚上八点,隔壁传来孩子的哭声,紧接着,是妈妈严厉的声音:“哭什么哭,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今天晚上不把这几道题做对,你就别睡觉。”很快,哭声被压抑下来,变成了轻微的啜泣。哭泣是孩子释放委屈和压力的一种方式,倘若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怯懦、封闭,甚至抑郁。

曾几何时,我们也被要求:跌倒了:“不疼不疼,快起来!”受伤了:“你是男子汉,不能哭!”难过了:“多大点事呀,至于吗!”于是,我们强行把眼泪憋回去,假装坚强,并开始学会了隐藏情绪,内心却孤独而痛苦。心理学上说:情绪永远是优先的,并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将坏情绪释放出去,才能身心健康。而哭泣恰恰是孩子释放情绪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家长不要因为烦躁而阻止孩子哭,而是应该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进行安慰和积极地引导。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和重视,内心会充满安全感,也会理解父母的苦心。

2、“你看看XXX……”

一档综艺节目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环节:

一个女孩吐槽妈妈总是拿自己和表姐比较,每天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看看你表姐……”。

女孩承认,表姐是很优秀,但自己也有优秀的地方,她愿意帮妈妈洗碗,也很好学,但这些,妈妈从来都看不到。

女孩一直以来渴望的,就是妈妈的一句夸奖,却从未如愿。

可能父母的本意,是想激励孩子上进。可这种比较,在无形中否定了孩子之前所做的全部努力,不但会摧毁孩子的自信,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索性“破罐破摔”。

与其用“比较”的方式去激励孩子,不如多给孩子一些正向鼓励。

平时要多夸奖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

对于不好的方面,用“我知道……”“我希望……”“我相信……”等话语去理解和鼓励孩子。

有了父母的认可与支持,孩子才会充满自信、不断超越。

3、“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是没用”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这样批评孩子?

“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就是记不住。”

“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干不好。”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是没用”

……

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抱怨,虽然只是父母一时的情绪发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能力上的否定。

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让他们觉得父母嫌弃自己,认为自己不被爱。

当父母指责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没用”时,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和价值感都遭到打击。

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怀疑和厌弃,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用的人”,从而自我设限。

想要孩子进步,不要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要学会用肯定的语言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比如:

“没关系,下次要小心点。”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还可以更好一点。”

“你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

这些话,会激发出孩子的好胜心,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会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4、“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见朋友的女儿一副气鼓鼓的样子,不免觉得奇怪,这孩子不但成绩好,性格也乖巧,今天这是怎么了?

朋友说:“不用理她,跟我置气呢,明年就中考了,偏要报什么舞蹈班,多耽误学习呀。”

“女孩子学舞蹈挺好的,可以提升气质。”我随口说了一句。

“就是嘛,而且我只是周末去跳,也不会影响学习。”孩子见有人支持,赶紧为自己争取。

朋友却拉下脸,语气强硬地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孩子不再开口,神情落寞地进了房间。

当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时,有些父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一锤定音”,根本不和孩子商量,孩子只能无条件服从。

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

一种是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形成依赖的性格; 

另一种则会把越积越多的不满转化为与父母的对立和冲突,影响亲子关系 。

遇到分歧时,也应该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适当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5、“我都是为了你好”

一档热播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女主的妈妈对她说大姨来了,让她打扮漂亮点去酒店吃饭。可当女主推开门,却见到一屋子人。 原来,妈妈没经过女儿的同意,就和男方家人共同筹备了女儿的订婚宴。可在此之前,女主已经因为男友的无担当和他家人的傲慢与轻视,而选择了分手。结果,一向听话的女儿终于忍无可忍,把一直以来积压在心里的委屈全都说了出来,并搬出家门。妈妈这才开始反省。

父母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自以为是地去干涉孩子的生活。殊不知,这样的“好”已演变成一种“控制”,让孩子感到沉重和窒息。当孩子面临选择时,父母可以给出建议,但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孩子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真正为孩子好,不是替他们规划好一切,更不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预想去发展,而是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安心做自己。比起物质养育,精神养育更加重要。

家长的一句话,可以成为孩子向上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伤痛。

本文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