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守“艺”人 工匠精神我传承——胶州铺集小学红领巾寻访活动
摘要:“打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谦虚和勤劳的象征,为了解这项源远流长的技艺,近日,胶州铺集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少工委的号召,自主确定主题,筹备活动,走进胶州市铺集镇前岳家庄村,开启了红领巾寻访非遗文化之旅。
“打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谦虚和勤劳的象征,为了解这项源远流长的技艺,近日,胶州铺集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少工委的号召,自主确定主题,筹备活动,走进胶州市铺集镇前岳家庄村,开启了红领巾寻访非遗文化之旅。
焠匠心之火铸时代之刃
为了更好地开启寻访活动,铺集小学的辅导员老师和队员们广泛搜集关于“打铁”的信息。“打铁是一种传统的锻造工艺。”“打铁的难度在于把握不同的材料、火候与淬火的时间。”在队会上,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自己学到的知识,热闹非凡。
怀着激动的心情,迎着冬日的暖阳,队员们来到了铺集镇前岳家庄,“这是什么声音?”远处传来了叮叮当当的铁锤声,范师傅早已在门前等待,淳朴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与期望。
走进铁匠铺,火炉旁边摆满了刚打好的农用工具,数根铁条在柴窑里发出耀眼的金光。范师傅引领队员们进行参观,并亲自展示了这项传统打铁技艺。
“嘭嘭嘭”的打铁声回荡在铁匠铺,范师傅神情专注,动作一丝不苟。捡料、烧料、锻打、定型、淬火,在一声声惊叹声中,范师傅完成了铁器的制作。他向队员们介绍:“打铁的各个步骤都很有讲究,需要紧密协调,统筹配合,不能只靠机器,还要依赖多年实践的经验。”原来看似一个简单的铁器制作需要如此复杂的工序。队员们互相之间传看,仔细研究着手中的“宝物”,并在本子上详细记录了生产过程,可谓收获满满。
以工匠之赤心 铸工匠之忠魂
参观完铁匠铺后,队员们围绕在范师傅身边,听他讲述打铁的故事。“范叔叔您好,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承了这项技艺呢?”一名队员问道。“19岁时我就已经开始打铁了,已经35年了!”范师傅面带微笑回答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技艺已经失传,您默默坚守,成为一名传承者,请问您对传统工艺的未来如何看待呢?”范师傅沉思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我认为应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来,我就把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了!”看着范师傅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坚定的神情,队员们都被这份工匠精神深深打动。
打铁的过程艰辛,不仅需要精湛的技巧和耐心,还需要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不论季节如何变换,不论天气如何,范师傅都要守在火炉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锤一打中,诠释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随着科技进步,很多原本需要手工完成的任务被机器取代了,但是打铁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一项手艺或者工作,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传工匠之精神 承时代之未来
寻访归来,队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们将此次寻访学习的感悟落在纸上......
队员们还担任红领巾讲解员,自主开展了“工匠精神我传承”主题队会,向其他队员分享了此次寻访的收获。他们从传统农用工具的出现讲到现代自动化机械的应用,充分展示了祖国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积淀与升华。
此次队会使队员们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见证了一代代工匠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伟大贡献,了解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重要性。
会后,队员们用画笔勾勒出工匠们辛勤工作的画面,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好好努力,好好锻炼,传承好这份宝贵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