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初中

青岛市中心聋校:无声师爱,让听障孩子有出彩人生

2022-10-31 08:54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让有听说障碍的儿童通过言听干预,建立“能听会说”的语言能力,从而进入普通幼儿园或中小学随班就学;让中重度听障学生掌握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具有主动融入社会的立身之本;在这里,听障青少年实现了教育平等,具备了参与社会建设的职业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应该算是把这些年来聋校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系统化梳理吧。”谈到参加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初衷,青岛市中心聋校校长刘本部说。

日前,该校的两项教学成果《基于终身发展的听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与《基于全面发展的学前听障儿童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分别获省级、市级的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特等奖。在省内特等奖获得者中,是唯一的特殊教育学校。

烹饪专业学生参加同盛源杯国际餐饮比赛。

特等奖的背后:十年磨一剑的收获

天道酬勤。同一所学校一年内获得两项教学成果特等奖,决非幸运之神偶然降临,恰恰是青岛市中心聋校多年践行“抓两头,夯中间”教育方略,十年磨一剑的必然收获。所谓“抓两头”就是重点抓好听障学生的入口和出口,即听觉言语康复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夯中间”是指夯实各学段基础文化知识技能,立德树人,实施“一生一案”个别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有听说障碍的儿童通过言听干预,建立“能听会说”的语言能力,从而进入普通幼儿园或中小学随班就学;让中重度听障学生掌握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具有主动融入社会的立身之本;在这里,听障青少年实现了教育平等,具备了参与社会建设的职业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前康复:让孩子回归普通校园

如果不是耳边的助听器,很难相信快乐嬉戏的小杨有先天的听力障碍。

“孩子现在能和普通小朋友一起学习,多亏了中心聋校。” 小杨妈妈感激地说。在小杨两岁半的时候,她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当时难以正常吐字的孩子送到了这所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康复,小杨令人惊喜地实现了顺畅交流,成功入读普通幼儿园。

这正是聋校学前教育的使命:在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综合康复,改变了“十聋九哑”严酷现实,让他们回归了正常孩子的生活。

然而,跨越无声与有声的边界,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纵然拥有先进设备、一对一的康复方案和集体游戏的语境……特教教师的付出也是难以想象的。“纠正‘嘚嘚’和‘哥哥’两个读音,就需要重复上百次。”校务助理耿晓丽表示,但千千万万遍地教,我们也甘之如饴。我们用爱心、用专业陪伴这些孩子。

拥有先进设备和科学课程,再注入温暖的师爱,教育就有了灵魂。近十年来,该校康复中心将百余名听障儿童送入了普通学校,改写了他们的成长轨迹。

职业教育:让学生更好立足社会

如果孩子已经固化了言听缺陷,难以回归普通学校就读,怎么办?

这正是中心聋校稳抓的另一头:职业教育。“背着一个书包进来,怀揣多门技术出去”,让学生获得立身之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根据听障学生的特质,学校开设了服装、烹饪和工艺美术3个主专业,增设了人工智能、电商、汽车美容和酒店管理等选修课。学校“请进来”业内“工匠”“大师”授课,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去”开展10个月的实训,通过顶岗实习,让他们树立自信,适应社会,为职业生涯搭建桥梁。

“走出这一步,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是具有挑战性的。”回忆起2010年确立顶岗实习时的经历,刘本部深有感触。在当时,这样大胆放手让残疾学生直接走入社会顶岗实习,全国罕见。为了保证质量,学校和企业进行了细致的洽谈,从人身安全、管理方式到生活安排等等,还培训了企业主管日常手语。同时,指导老师定期到岗巡访,线上实时监控,有事情,一个电话就会赶到现场。“曾经一个叫小雪的孩子,脾气倔得很,实习期间连续两次出走。”刘本部回忆道,“老师半夜才找到她,家校企协同,才把问题解决了。”

一路走来,青岛市中心聋校实现了学生100%的就业率,创建了30多家实习基地,不乏海尔洲际、船歌鱼和铭家餐饮等企业。不少孩子选择了创业,拥有了自己的西点或服装店,他们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诸多荣誉彰显着这所学校的教育厚度。“有句名言说的好,‘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刘本部感慨,“在这里,我们将永远守护教育的本心。”

青报教育在线  陈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