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地,第三轮“双一流”翻盘最有望!
摘要:纵览山东高教,第二轮“双一流”中未能成为赢家虽然有迹可循,但整体上山东高教深藏不少潜力股,崛起也是指日可待。
“万世师表”孔孟故里,人文基础深厚的文泽之地,号称人口大省、经济大省、高教大省,众所周知说的便是齐鲁大地,好客山东。第二轮“双一流”结果出炉,抱着较多期待且首轮仅有3所“双一流”高校的山东,没有一所新晋高校。遗憾之余,高教大省山东也被调侃为新·高教洼地。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成了诸多网友对山东高教的调侃焦点。
纵览山东高教,第二轮“双一流”中未能成为赢家虽然有迹可循,但整体上山东高教深藏不少潜力股,崛起也是指日可待。
新·高教洼地
在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山东拥有着153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70所。在高教规模上,本科院校数量仅次于有着高教重镇之称的江苏省(78所),位居全国第二。
然而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在现阶段较能体现高校实力的“双一流”高校数量上,山东省以3所“双一流”高校的数量在全国31个省份位列中间,与其高教大省的名声略不相称,与著名高教强省江苏坐拥16所“双一流”高校的规模相比,差距较大。
“大而不强、山多峰少、断层明显”,是山东高教的现状写照,也是其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实力高校茁壮成长,翻盘有望
纵览山东高教格局,3所“双一流”高校居引领之势,作为全省高校标杆矢志建设世界一流;7所潜力“双非”蓄势待发,以国内一流为目标稳步向前;还有省内各大特色高校更以优势为基,发扬亮点勇争一流。
驻鲁部属,三校领跑
山东大学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高校而名扬在外,厚植齐鲁,聚势谋远。山东大学弘扬“文史见长”的优势,《文史哲》创刊70年,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中国。在2021年,学校新增7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到58个,引领全国新文科建设发展。在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上,亿元级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均实现零的突破。学校利用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深度结合优势学科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山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持续打造“山大系”品牌。
中国海洋大学是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海洋科学与水产领域占据着头把交椅,拥有国内首艘获得静音科考级(SILENT-R)证书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船。在海洋科学研究上,这所以“国字头”为名的高校有着相当硬核的科研实力,在2018、2019、2020年连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在海洋药物、海洋工程等海洋领域取得诸多重大原创成果。中国海洋大学以造就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在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梦的道路上更是义不容辞且任重道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因油而生、而兴、而强,其有着“石油科技人才摇篮”之名,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显著优势。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石油工业建设紧密结合,援助地方建厂,成为我国在石油勘探、技术研发及人才输送等方面的关键支撑力量。而学校拥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室,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在石油石化领域大放异彩,多年来连续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助力中国石油工业和能源科技的崛起和腾飞。
3所高校无论在学科优势上,还是科研实力上,都展现出“过人之处”。作为省内三大头部领头羊,各校发挥自身在海洋生物科学研究与开发、化工技术、海洋和水产学科等优势,为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贡献一臂之力,也为山东高教更高层次的发展进行引领示范,发挥省内头雁作用。
宝藏“双非”,齐奋进
山东高教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蜕变,离不开对本省“双非”高校的重点发力。2020年,山东省政府确定山东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其中7所省属高校被确定为“冲一流”建设高校。
因实力得以知名,因担当而具声望,便是这所有着“最强双非”名号的青岛大学。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25个学科入榜,其中系统科学学科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2,学科实力拔尖。学校立足青岛而发展,根植齐鲁,与之共存。
而被誉为“工程师的沃土”的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学校在院校一体化融合发展上作出新突破,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等重量级科研平台,成为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学校轻工学部、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吉兴香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学校作为科教融合整体科研实力的完美注脚。
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的还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其整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泰山医学院等资源组建而成,不仅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学校的张福仁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围绕毁容致残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等难题,致力于“消除麻风危害”,攻坚克难,其科研成果更是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而且,研发成果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山东师范大学坚守师范教育特色,建立起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齐全的教育体系,形成从培养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一体化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同时拥有这2个培养体系的唯一高校。山东农业大学为写好“走在前列”齐鲁答卷贡献着“山农力量”,瞄准农业领域核心技术,多年来接连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成果耀眼。济南大学以材料学科为主要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之机,不断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办学71年的山东科技大学在煤矿安全开采、新材料等方面聚力攻坚,以第一完成单位分别获得2017、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同类高校中的佼佼者,跻身山东高校前列。
此外,山东还蕴藏多所“强特色”建设高校。如2019年11月,山东省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约共建的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实现中医药领域院士零的突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双一流”创建中取得明显的突破,支持中医学争创国家一流学科或学科评估中A等级学科。
再如在2021年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6项,位列省属高校第1位的曲阜师范大学,其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产出标志性成果。还有山东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大学等特色高校,都将为本地急需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而在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中,各校均名列其中,有了地方的发力支持,特色院校也将有更足的底气谋求长远发展。
全面破局,培养“新星”
善谋致远、实干乃成。为加快本地高教尽早实现跃升发展,引智名校、创办新校也成为了山东省在高教进行谋篇布局的思路。
2016年7月,由复旦大学、青岛市政府、黄岛区政府三方共建的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2019年5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西海岸新区管委确定在西海岸新区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2020年5月,由北京大学、青岛市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三方共建的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成立。而这些研究院、分校区的成立,也将为山东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带来新的进展。
……
此外,建“新大学”也是山东“促活”高教的探索路径。2021年3月,济宁市人民政府印发《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提到济宁市将积极推动建设孔子大学。
还有2015年提出设想、2019年正式批复支持筹建的康复大学,历经4年从无到有,这所以“康复”为名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也将在2022年迎来正式启用。
而空天信息大学、中国能源大学,及渤海科技大学都在建设推进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渤海科技大学以西湖大学为对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滨州市人民政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在滨州市印发的《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实施高水平大学培育引进计划,推进渤海科技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新工科应用大学。
一所所崭新的大学为山东高教带来焕颜新貌,而建好新大学也正是山东省高教取得突破的关键!
正所谓“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历史的长河里,山东高教已然于无路处闯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如今,齐鲁高教仍保持着勇破坚冰的姿态,举全省之力推动本地高校高质量发展。相信,山东高教积厚成势定将翻开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