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批”报名数据差异,折射青岛小升初形势之变
摘要:青岛“公民同招”第二年,小升初形势正悄然改变。虽然目前仅是小升初第一阶段招生结束,但不少变化痕迹已浮出水面。
青岛“公民同招”第二年,小升初形势正悄然改变。虽然目前仅是小升初第一阶段招生结束,但不少变化痕迹已浮出水面。
“提前批”报名少了
根据青岛市初中招生工作安排,市内三区初中招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招生,第二阶段所有民办初中学校与区市所属公办初中学校同步招生。目前,青岛市初中招生第一阶段已经尘埃落定。从报名人数来看,无论青岛实验初中,还是青岛三十七中依然呈现出了“高热度”,而引人关注的是,今年两校的报名人数相比去年减少了,报录比也同步降低。
图为今年青岛实验初中派位现场。
去年,青岛实验初中的报名人数达到了“历史性高位”7411人,报录比高达13.62:1。今年,青岛实验初中的报名人数为6258人,报名人数减少了1153人,报录比为11.62:1。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青岛三十七中。青岛三十七中今年的报名人数为1856人,比去年少报了517人,报录比由去年的4.96:1变为了今年的3.86:1。
如果将市内三区初中招生计划数,加上三所单列招生计划的局属初中招生计划数(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青岛大学附属中学),视为市内三区初中新生生源总量,那么去年的初中新生生源总量为21284人,今年为20676人,今年减少了608人,生源规模上其实变化不大,这样至少可以排除生源数量变化而引发报名人数减少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生源数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两校报名热度均有所下降,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家长趋向理性
虽然今年青岛实验初中6258人的报名人数远远超过2019年3706人的数据,甚至占到了生源总量的三成,但反过来讲,市内三区依然有七成选择不报名。同时,两年数据对比,今年报名数量减少1153人则更能说明家长渐趋理性的心态变化。
而即使是报名的家长,也呈现了理性的态度。青报教育在线在两校派位现场了解到,绝大多数家长抱持的是“试一下”的心态,同时对报名人数、报录比等数据有充分认知,派位之前就清楚“派不上是大概率可能发生的事”。
青岛教育在线采访了多位初中校长,他们均表达了一致的观点:现在家长们越来越理性不盲从,越来越注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小升初选择,综合考虑孩子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家校距离、家庭投入成本等因素,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今年作为公民同招政策的第二年,家长们对于政策的了解也更加透彻,政策把握更加到位,也让家长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提前筹谋,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风格、教育特色、办学理念等内容。
“教育优质均衡”发力
公民同招政策之下,青岛小升初格局其实是“三分天下”,其一是占有“先发优势”的局属学校——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其二是片区公办初中,其三是民办学校,三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要分析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报名人数减少的原因,另外两方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当然,即使“三分天下”,片区公办初中的学位数量也占据了市内三区初中学位的绝对大头。近年来,在各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业务水平全面提升的大背景下,各区众多优质初中纷纷崛起,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家长回归学区的意愿也更强了,这可能是“提前批”报名人数减少的根本原因。
从今年中考自招预录取的情况看,优质高中的自招拟录取名额不再聚集于一所或几所热点初中,而是更加均衡地分布于各区、各校,呈现全面开花的局面。以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自招为例,除去民办学校,往年两校生源基本集中在市南区的几个热点公办初中,然而今年几个区市的预录取数据基本旗鼓相当,有的区还后来居上。
青报教育在线还了解到,近两年青岛大力推进的集团化办学给家长释放了积极信号,这让家门口的初中更受小升初家长的认可和欢迎。在家长眼中,作为青岛实验初中市北分校的广雅中学、新成立的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青岛二中教育集团的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加挂青岛市第五实验初中的青岛六十二中等学校,因为集团化办学赋予的新“身份”,今年备受青睐。
青岛实验初中副校长安扬告诉青报教育在线,今年小升初变化的根源就是青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更多样化的选择让家长们更具获得感。另一方面,集团化办学给了薄弱学校弯道超车的机会,“以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为例,集团内部共享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成熟的教育理念,同步推进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研、集备、质量监测,有效提升了成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家门口的初中更受家长欢迎,这是青岛教育所乐见的。
新变化迹象显现
在公民同招首次落地的去年,多所民办初中的报名数据并没有政策实施之前那么“热”,甚至出现了未报满的情况。今年民办学校招生情况如何?是否会出现“大小年”的情况? 青报教育在线了解到,有了去年的数据参考,今年不少家长全力冲刺民办学校,甚至将小升初第二阶段的四个志愿全部填报了民办学校。青岛教育在线也从多位民办学校的校长、招生负责人处了解到,今年极有可能出现民办学校回暖的现象。
市区某热点民办学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去年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招生进程,公民同招政策公布相对较晚,对于家长而言实际仅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抉择,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多数家长谨慎求稳,弃民办选公办,回归片区。然而今年,对于家长和学校而言,都有了充足的时间思考应对政策变化,家长实地探校的积极性也更高,民办学校有望在小升初战局中扳回一城。
此外,与去年不同,今年的整体招生日程上,填报小升初志愿后置于中考自招发榜,也就是说,4月21日至26日填报小升初志愿之前,4月19日各高中自招预录取已经发榜,各个初中新鲜出炉的自招成绩,成为小升初家长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在中考自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校,可能进一步吸引了家长的填报。
当然,升学率不是小升初选择学校的唯一参考指标。青报教育在线了解到,今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学校的管理风格、办学特色、学校理念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孩子发展的契合度。这也意味着,在公民同招的背景下,公办、民办学校迎来了真正比拼办学质量的时刻。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