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6中研修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素养
摘要: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老师们改进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而自主学习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师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教育博士导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教研员曹宝龙,为青岛市第十六中学的老师们深度解构自主学习,并剖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青报教育在线讯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老师们改进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而自主学习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师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高中物理和义务教育科学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浙江大学教育博士导师、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浙江省第五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教研员曹宝龙,为青岛市第十六中学的老师们深度解构自主学习,并剖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曹宝龙从自主学习的概念入手,娓娓道来。他表示,自主学习的内涵是学习主体独立地对学习内容和任务进行自主计划、加工处理、监控评估和反馈评价的有效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自我定向、策略应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而这些就是自主学习的外延。
接下来,曹宝龙从“为什么学”“如何学”“学什么”“何时学”“在哪里学”“学得怎么样”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分解,让老师们清楚地了解自主学习是如何进行的,每个环节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然而现在中小学的自主学习是一种部分的、低水平的、需要教师帮扶或指导的自主学习,具有发展性。曹宝龙提醒老师们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与指导力有序下降直接关联,有方法和有程序地降低教师的指导性介入才有可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水平或自主学习能力。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曹宝龙表示,首先要遵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原则,即示范性原则、最近发展区原则、扶放有度原则、素养发展原则。其次,要掌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策略,一要纠正阻碍自主学习能力的错误观念,二要确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最后,要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的基本特征中寻找启示。
什么样的教学是符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呢?曹宝龙从发展学生目标与计划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策略选择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基于反思的调整能力六个层面进行阐释。例如,一个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某节课上表现很好,老师要表扬其成功的原因和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此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感。
听完后曹宝龙的讲座后,青岛16中副书记王静表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学有所获得前提,曹宝龙老师解构了自主学习概念,并从为什么学、如何学、学什么、何时学、在哪里学、学得怎么样六个方面,分解自主学习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这每一个环节需要做什么,才能助力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张辉臣表示,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与实践,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学生喜欢本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运用多元评价方式,积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宫莉表示,曹宝龙老师的讲座对自己有很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并不排除学习者可能会求助于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求助与讨论也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组成部分,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作为教师要全面认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雅丽表示,曹宝龙老师的讲座在现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对学生居家学习具有很强的的指导意义。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高阶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也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的基础。通过讲座,自己更好地了解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目标与计划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策略选择能力、对学习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学习反思能力和基于反思的调整能力。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