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6中研修一:深研新课标和新高考,打通新发展之路
摘要:新课标和新高考反映什么趋势?高考改革下教学面临哪些挑战?学校和教师如何应对?面对种种难题与挑战,青岛第十六中学积极应变,开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教学策略专题研修,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普通高中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步东军,首先为老师们做《新课改 新高考 新发展》讲座。
青报教育在线讯 新课标和新高考反映什么趋势?高考改革下教学面临哪些挑战?学校和教师如何应对?面对种种难题与挑战,青岛第十六中学积极应变,开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教学策略专题研修。青岛16中校长李智亮表示,在疫情期间,学校积极搭建平台,致力教师专业发展,希望老师们从专家们先进的经验中,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政策,准确把握改革形势和趋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找到促进自身发展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成长为高效能的教师。
研修伊始,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普通高中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步东军,首先为老师们做《新课改 新高考 新发展》讲座。
解读“双新”内涵,把握改革趋势
步东军首先介绍了新课改的背景,新课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也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他表示,高考改革必须与高中课程改革携手同行,共同推进高中课程、教学、教材、考试评价改革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促进“学-教-考-招”有效衔接,着力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在步东军看来,“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极大地降低退档率,录取方案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高考改革背景下,老师们对考试命题的关注度普遍提升,步东军分析一系列关于考试招生的政策文件,为老师们梳理高考命题的思路。步东军提醒老师们,要转变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减少考察事实性知识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和规律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步东军表示还要关注高考评价体系中体现的各科内容的改革研究与探索,高考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研究成果,涵盖每个学科的考察要求和学科思维。例如,语文学科强化立德树人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以及语文的测量功能。自然科学类学科,考察重点是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此外,步东军还剖析了“一核四层四翼”体系,解读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理清面临的挑战,找准发展新路径
通过介绍高考改革历程、总体目标、考试形式、考试结构、招生划线方法等内容,步东军提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如教学顶层设计、教学资源调配、教学质量评价、走班教学管理、学业规划设计等方面。那该如何应对这些难题和挑战呢?步东军从顶层设计梳理、课程体系重构、生本课堂打造、生涯规划指导、走班教学管理、质量考核评价六个方面,为老师们梳理改革路径。
例如,课程体系重构方面,要从单一走向多样。老师们可以从学生的不同类型和考试出现的问题,据此分层设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步东军表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开放有效的课程体系,能够保障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差异性发展。步东军还提出建立学习力课程群,老师首先要帮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学生养成精读教材、重视错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复习,学会知识重组。同时,要针对习题进行精加工、深加工,以及多种类型的训练。
听完步东军的讲座后,青岛16中的老师们受益良多。副校长田广廷表示,步东军老师对高考命题和评价体系趋势的分析正中备考和教学要害,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素养、能力的培育,还要摒弃单纯的题目套路和依靠大量记忆、计算来提高难度的题目。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还要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走班教学、质量考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张奎秀表示,面对新的高考形势,选课走班会渐渐趋于主流,步东军老师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解读,让自己对新高考有了新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整体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能力。
赵文祥表示,与过去相比,新高考更多的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高考的命题方向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要求教师从科学发展的前沿论文中去挖掘信息、获取资料,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于磊表示,通过步东军老师的讲座,了解了高考改革方面的前沿知识,高考改革不仅仅是“选课走班”,这背后实际是对学生更加综合的评价。同时,高考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也令自己获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独立讲题,落实三级备课制度,建立以专题研究促进教师团队专业成长“链式引领”项目,开展常态的、内涵丰富的课堂教学与研究活动……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步东军提出了应对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具体建议,为青岛16中的老师们落实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