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战“疫”大赛 征文

【征文展示】在路上

2020-03-18 14:33

摘要:没有鞭炮声,寂静的没有一点春节的气氛。这是十五年来,最没有节日气息的年了。就连年夜饭,也被提前到了中午。妈妈拿起电话问他到哪了,透过话筒是清晰深沉的声音:“快了,在路上。“

没有鞭炮声,寂静的没有一点春节的气氛。这是十五年来,最没有节日气息的年了。就连年夜饭,也被提前到了中午。妈妈拿起电话问他到哪了,透过话筒是清晰深沉的声音:“快了,在路上。“  

2020年伊始,澳洲大火,菲律宾火山爆发,东非蝗灾,以及,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为沉重的新冠肺炎。从湖北武汉爆发,几何倍增长的感染人数,神州大地迅速笼罩在一片猩红之中。几乎是转眼间,由个位数一下子破了七万。医护人员接连不断奔赴前线……像是人类的毁灭之路被按下了快进键。恍惚之间听到放下筷子的声音,他抓起外套就消失在了玄关,奔赴在路上。  

看着看着这些新闻,我忽然想起刚刚离开饭桌的他。桌子上的家常菜,就突然索然无味。他不是医护人员,不是志愿者,不是疾控部门的相关人员。可是他在距离武汉1000多公里外与他们共同作战。他是一名打击药品犯罪的公安干警。疫情爆发后,口罩迅速脱销。就连没有任何防护效果的口罩,都被抢购一空,更别说大品牌专家认证的口罩,这给疫情阻击战带来巨大隐患。在巨大经济利益面前,难免会有不法分子趁机发国难财。临走之前他匆匆接了一个电话,“假冒伪劣口罩,我得赶紧去一趟了。”每次妈妈问他几点回家、到哪了,他总会拿在路上“敷衍“,后又匆匆挂下电话。直到那天妈妈不满的问为什么总敷衍,他才哑口无言。误点和晚归都已是情理之中。  

大年三十的下午,没有了新春爆竹,武汉封城24小时,我躺在床上,隐隐的思索着。他去了几个小时了呢……如果现在打电话,会不会还是“在路上“以及电话的忙音呢。我期待了很久,一直到《难忘今宵》结束,他也没有回来,只是发回了一张和同事们出发之前的简餐,他的“年夜饭”。

口罩似乎成了阻挡病毒的最后一道屏障,除了科学效果,也给予人们心理安慰。全市第一起案子,与市民生命息息相关。不断接起来的电话,匆匆关上的房门,无数个“敷衍“的“在路上”,连家里也充斥着紧张的空气。布满蚊蝇小字的工作笔记,无一不印证了案件的重要性。大年初一之后的几天,冷清的家里没见过他的身影。

我记得,那天清晨雾霭弥漫,明亮的光穿透玻璃。他走进家门。从早饭时淡然的交谈中得知,案件已经侦破,相关手续正在办理。我不知道他究竟有几顿饭没有好好吃,有多少次没有安心入眠。但是我知道,这是对人民安全保障的交代,是对疫情中一线人员另一种形式的后盾支持,是对市民安心的保障,也是对自己良知的交代。他一直都在路上奔波,走在抗疫之路,走在法律之路,以正义为武器,将罪犯绳之以法。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在那个案件终结的早上,我坐在敞亮的餐厅里,接过他手中的递过来的面包,笑着说:“爸爸,我好像明白了你为什么总在路上。

马艺宸 青大附中初三2班

指导老师:王婷

【点评】

小作者非常善于思考,关于抗击疫情的新闻千千万万,小作者没有都去叙述,而是把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到的,浓缩在爸爸“在路上”的故事表达出来,这体现了小作者非常善于动脑,整篇文章叙事合理,构思精巧,并且发生在身边的事,更让文字真实富有温度,非常好。

远方文学青岛课程中心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