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职教高考创佳绩!高新学子王人在热爱中圆梦本科

2025-07-25 21:47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爸!妈!我考了676分,全省第二!”6月25日,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综转职22级计算机二班学生王人一查到成绩,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了父母。平静之后,他突然想起高二刚转学来时的样子,从零开始的落差到如今全省第二并圆梦本科的成绩,这一路的辛苦,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爸!妈!我考了全省第二!”6月25日,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综转职22级计算机二班学生王人一查到成绩,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了父母。平静之后,他突然想起高二刚转学来时的样子,从零开始的落差到如今全省第二并圆梦本科的成绩,这一路的辛苦,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如今,手持临沂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通知书的他,正用亲身经历印证着,在热爱的赛道上,职教同样能铺就通往梦想的星光大道。

在“热爱”里找到合适的赛道

这个暑假,已经毕业的王人始终没有闲下来,他在研究关于问卷调查APP的开发。“目前还是基础版。”王人告诉青报教育在线,“但掌握技术的感觉很踏实。进了大学,我期待参加编程竞赛,打磨更复杂的应用,让这个‘作品’真正活起来。”职教高考,于他不仅是通往本科的桥梁,更是赋予他立足未来的真实本领。

“我跟省第一名差了3分,数学考试不小心错了一道填空题。”王人提起成绩时,语气里略有遗憾,这小小的遗憾,并未掩盖他一路走来的清醒选择与扎实成长。

时间回到三年前,王人还是青岛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面对夏季高考激烈的纯文化课竞争,他敏锐意识到:“纯文化课竞争里,自己的优势并不突出。”“当时排名总在中下游,照那样下去,别说心仪的专业,可能连本科都考不上。”于是,他开始琢磨另一条路。

“职教高考既能兼顾我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又能避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王人坦言。高一下学期,他做了一个当时在许多人眼中颇为“大胆”的决定——从普通高中转入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的“综转职计算机班”,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

亲戚朋友里有人劝:“职校能有什么前途?”王人却异常坚定,他翻遍了职教高考的政策文件,对比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甚至主动找到老师进行咨询。父母的态度更让他吃下定心丸:“你从小就爱鼓捣计算机相关的东西,既然喜欢,就去吧。”高二上学期,他从普高转入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的综转职计算机班,正式踏上职教高考之路。

2023年9月,高二开学第一天,王人背着书包走进了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种下了一颗追逐梦想的种子。

“职教高考的魅力,在于它让‘有热爱、肯努力’的学生有了精准发力的方向。”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刘艳丽说,像王人这样转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并非个例。学校自开设综转职班型以来,已帮助众多学生实现本科梦。她表示“这些孩子不是‘学不好’,而是需要更贴合自身的赛道。”

在“苦学”与“巧学”中逐渐拔尖

王人自来到青岛高新职业学校起,便以临沂大学作为自己的高考目标。然而转学初期的挑战远超预期:职教高考要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外加专业课理论和技能操作,五门课程里,他的专业基础为零,复杂的网络拓扑图、繁多的代码命令以及实训课上的操作都让他手足无措;学习时长仅剩两年时间,这份紧迫感非但未压垮他,反而点燃了更强劲的动力。

得知王人考了全省第二的消息,他的老师们既觉得惊喜,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课堂上,他是记笔记最认真的学生,代码编写步骤、PS图层原理被红笔标满重点;实训室里,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别人练3遍的操作,他练到第8遍才罢休;遇到不会的问题,下课铃一响就追着老师问,不留问题过夜是他的原则;在其他同学打游戏或出去游玩时,他都在学习。

专业理论背诵一直让他犯难——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基础等知识点繁杂,死记硬背效率极低。专业课教师王燕提醒他:“技能和理论是相通的,在操作中记忆理论,再回头看就懂了。”他试着把理论融入实操,遇到的问题,反而成了理论的记忆点。

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数学公式易错点、C语言编程逻辑漏洞、专业理论高频考点……王人有五本厚厚的错题本,他说:“这是我的‘秘密武器’,我要求自己做到,同样的错误不会出现第二次。”

“王人取得优秀的成绩,在于他目标明确,严格自律,苦学加巧学。”班主任王佩玉说。“他的错题本,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标准,现在更是传给了新一届学生,成为他们的‘偶像’错题本。”在学校的王人,成绩拔尖,没有短板学科。

高考考场上,往年不作为重点的PS图像处理突然出现在考题里,王人虽心头一紧,但是凭借“全面学习”的积累实现了稳定发挥。他常对自己说,不要偏科,要做“六边形战士”,没想到真的化险为夷了。

学校与师长搭建“成长阶梯”

“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学校对我的帮助。”王人记得,自己一开始的语文成绩不好,都是文言文拖了后腿,班主任王佩玉上课时,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他眼神里的迷茫与困惑。每当讲解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的课后,王老师总会特意关注王人的掌握情况,在这样细致的引导下,王人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王佩玉回忆,王人曾有过一段“瓶颈期”:回避考试、焦虑不安,甚至有些不自信。“其实这在学生中很常见,关键是要及时疏导。”在青岛高新职业学校,语文课从不只是知识传授,而是融入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心理疏导自然融入课堂教学是常态;作为班主任,王佩玉更坚持每天陪学生跑操,用体育锻炼的活力驱散焦虑——这些正是学校“全员育人”体系的生动体现。从任课教师协同发力,到家校沟通无缝衔接,全方位的关怀让包括王人在内的学生们逐渐调整状态,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最终收获了理想的成绩。

全市一模考试中,王人以网络技术专业全市第二的成绩崭露头角,但专业理论案例分析题的失分让他意识到“稳赢高考”还需突破短板。专业理论教师王燕立刻帮他逐题分析失分点,王人也主动增加训练量,他利用课余时间,把写好的解题步骤一次次找老师点拨。这份针对性的攻坚很快见效,在二模考试中,他成功登顶全市第一。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竞赛是高新职校学子的第二课堂。在校期间,王人主动报名各类竞赛:英语、数学竞赛斩获市级二等奖,专业类竞赛更是一路闯过省赛初赛、挺进复赛。一次次备赛、比拼中,他的知识体系愈发扎实,心理素质也愈发沉稳。

像王人这样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为综转职计算机班配备的“王牌支撑”。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为其配备的师资,全是有5年以上职教高考经验的“王牌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授予“青岛市工人先锋号”“山东省教学创新团队”。王人的班主任王佩玉更是有30年班主任经验,擅长疏导学生心态。

“我们把这些班级放在最安静的楼层,就是想让孩子们能沉下心来追梦。”刘艳丽说。不仅如此,学校还投入400余万元建成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室、网络安全攻防实训室等4个专业实训场所,加上可共享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学练结合”的全场景支持,保证了教学和实训任务的顺利进行。

王人现在用成绩证明,这条路走对了。“社会对职教的看法正在变。”刘艳丽感触很深。“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正在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职教高考是一条重要升学路径,能帮助适合的学生奠定专业基础、建立自信、实现本科梦。”这份认可度的提升,正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孕育梦想的沃土。

青报教育在线 孙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