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战“疫”大赛 征文

【征文展示】战“疫”

2020-02-21 16:13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

一场灾疫,让诺大的武汉内外皆封,除了悲壮,武汉人乃至湖北人在外甚至有点过街老鼠的况味。但是人们忘了,灾难面前,其实无人能够幸免。若按照鲁迅先生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个“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中国也就不成为中国,中国人也就不成为中国人,而应该分别叫湖北国、湖南国、河南国、广东国......那么大水一冲,七零八散,举世皆完,还有什么大家和小家?

我们常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而且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流的,唯一绵延至今的古国。靠的就是生生不息的全体华夏子孙,靠的就是大灾大难来临时的团结,靠的就是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爱和信念!

但每次在传染病最危急关头,却总有一个悍不畏死的人,冲到最前面。那个人,名叫钟南山。  

钟南山,1936年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享誉全球的儿科专家,母亲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因为他出生的医院地处南京钟山以南,所以父亲为他取名“南山”。他儿时经常去医院,眼见父亲全心全力治病救人,从不懈怠。他的家里,也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孩子康复后,家长高兴,他父亲也很开心。钟南山说:

“那时候我就觉得,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我热爱这个行业的一个原因。”

所以,他对“治病救人”这件事,是有强烈信念感的。他做医生,也许有谋生的考虑,但更是骨子里的追求,这是他至高的梦,他不愿亵渎。他说,中学老师曾经告诉他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

这句话,钟南山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所以,他会在非典最凶时,大义凛然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因为他觉得,那是他的使命。非典时期,67岁的钟南山曾经连续工作整整38个小时。最后查完病房走出来时,他感到天旋地转,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他发烧,乏力,甚至出现了肺炎。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在门框上钉一枚钉子挂水。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没有人要求他,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地愿意有此担当。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体国人的幸运。

他严格秉承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客观,诚实,有一说一。包括这次在武汉。在他开口之前,我们对疫情所知甚少。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钟南山第一个告诉我们的:明确此病人传人。医护人员有感染。没事尽量不要去武汉……这个84岁的老人,不但医术高超,更敢讲真话。仔细看钟南山的采访,你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每次他预估自己的话不太中听,就会沉吟一下,说“我实事求是地讲……”后面一定是一堆大实话。所以,人们信他。

《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的确。所谓医者,妙手仁心。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

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

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

 青岛十六中高一十二班 王臻

【点评】

本文以深邃的笔热情歌颂了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从不同侧面写出他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以及他的妙手仁心,“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表达了对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心。如果能够进行一些肖像描写会使人物更加生动。

 远方文学青岛课程中心刘长玉老师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