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青益站 研修

青岛39中长沙研修三:南下取经 明德问道

2019-11-23 22:22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所学校都各有千秋,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带着对名校的几多期许,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畅想,11月23日,青岛39中的老师们齐聚明德中学,探寻名校成功密码,取长补短,助力39中教育质量提升。

青报教育在线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所学校都各有千秋,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带着对名校的几多期许,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畅想,11月23日,青岛39中的老师们齐聚明德中学,探寻名校成功密码,取长补短,助力39中教育质量提升。

明德中学副校长伍卓林热情地迎接青岛39中的老师们,并带老师们一起参观校园。建于1903年的明德中学是湖南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110余载峥嵘岁月,桃李满天下,黄兴、任弼时、周小舟等政治家,周谷城、金岳霖等文化大师,丁夏畦、俞大光、肖纪美、刘经南、艾国祥等著名科学家,欧阳予倩、苏曼殊、吴祖光等著名艺术家,还有18位院士都曾在此就读,学校又被称为院士摇篮。

为何明德中学能够培养如此众多的英杰才俊,这值得老师们一点一点去探秘。踏入校园中,老师们逐渐被这里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典雅的乐诚堂、别致的黄兴图书馆、恢弘的怀求体育馆……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完美结合。满墙诗文的文化长廊,浸透着浓浓的书香味,置身其中,老师们更加感受到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青岛39中的老师表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时无刻不被潜移默化地感染着。

伍卓林向老师们介绍明德中学的发展历史,学校名字中的“明德”二字,正是取之于“四书”《大学》篇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明明德”也是明德中学育人理念。百年来,明德中学校名、校训、校歌一直传承不变,这在全国是罕见的。伍卓林从明德中学谈到周南中学,进而讲述了长沙的教育历史,以及明德中学在长沙教育史上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对学校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在参观校园过程中,老师们注意到学校有许多刻字石,而这些刻字石背后都是教育故事。在报告中,伍卓林从“艰苦真诚”的石头上讲到黄兴领导的明德师生创立华兴会;从“时务虽倒,明德方兴”的石头上讲到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文章;从“止于至善”的石头上讲到蒋介石视察明德中学的事迹;从“湖湘气韵,半出明德”的石头上,讲到余秋雨在明德中学讲学的故事。通过了解这些教育故事,老师们感受到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规律研究,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教育信仰。

随后,伍卓林介绍了学校“涵养生命气象”的德育理念和“生命化课堂、生活化课堂、生态化课堂”的“三生”课堂体系。伍卓林表示,除了关注教学,学校每年都定期举办文明节、科技节、社团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还创建了器乐社、青衿社、模型社、军政社、思辨社、文学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而青岛39中享誉全国的海洋特色课程和引领教育改革的项目式教学,同样从教学和课程等方面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两所学校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此外,伍卓林还与老师们交流了集团化办学、招生制度、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让老师们对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青岛39中副校长朱秀海表示,变革永远在路上,学习永远在路上,老师们要积极吸取明德经验,并结合39中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特色,推动教学转型升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黄庆泽

教师感悟

朱秀海

建校于1903年的湖南明德中学,历史悠久,文化浓郁,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有“先有明德,后有民国”、“湖湘气韵,半出明德”之说,也曾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院士摇篮”美誉。是湖南乃至全国著名中学,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特别令人深刻的是,他们对生涯规划高度重视,成立了生涯规划中心,生涯规划与学科融合让人眼前一亮,值得我们学习!

谷佳文

“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园凸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极大地触动了我们学习的意念。走进明德、了解明德,你会发现,这里有湖南体院定点保送的篮球特色班,有由李谷一等著名艺术家定期指导的音乐、美术特色班,还有名目繁多的校园社团和艺术沙龙活动等。所有这一切,都明显勾勒出他们的质量观已经逐步从“单向应考型”向“综合特色型”转变,这种转变更符合最新课改精神理念。“请进来、走出去”,“多角度、多渠道”的办学模式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探讨。

胡学娇

在明德中学伍校长的介绍中,我读到了老一辈教育家的坚持,明德的校训是坚苦真诚。坚苦,意谓坚忍刻苦;真诚,意谓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体现了学校创办者胡元倓先生以实现教育救国为己任,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锐意发展教育的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感悟。

衣军潼

明德中学是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作为长沙市的重点中学,注重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成绩优异。在校园历史介绍中,能够感受到学校创办人、和优秀毕业生对于教育事业的付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做面向未来的学校,适应时代的教学需求,坚持住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竞争的优势,组织学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