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青益站 研学

两岸学子青岛研学二:市博品古韵,书院习礼仪,讲堂立学志

2019-07-30 21:18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一大早,学生们冒雨出发,先后参观青岛市博物馆、拜访崂山书院,并与孔子第76代孙——孔新峰教授面对面地聊过往、话目标、立志向。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秀美八大关、雄伟军博、奇妙海底世界……海峡两岸的学子们沉浸在29日丰富多彩的研学之旅中。30日,虽天公不作美,但丝毫不能消减学生们探索青岛、亲近青岛的热情。一大早,学生们冒雨出发,先后参观青岛市博物馆、拜访崂山书院,并与孔子第76代孙——孔新峰教授面对面地聊过往、话目标、立志向。

今日研学旅行的第一站为青岛市博物馆。始建于1965年的市博物馆,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文物包括书法、陶瓷器、玉器、钱币等三十余个门类十多万件,还收藏有4万余件青岛历史发展各阶段留下来的文物资料,反映了青岛建置以来的发展,是全面了解青岛历史的重要场所。

一进展馆大厅,学生们便被两尊石像吸引。大家围着讲解员,急切地举手提问:“叔叔,这是哪个朝代的石像?他们有多高?他们的手掌心为什么一只朝上一只朝下?”讲解员耐心地一一作答:这两尊石像的名字为“双丈八佛”,它们是我国博物馆室内陈列古代石造像体量最大的,都为北魏圆雕;2010年青岛市博物馆建馆45周年时,从馆藏珍贵文物中遴选的20件候选文物,这两尊北魏石佛造像与宋钧窑鼓式瓷洗、明正统版万历刊《道藏》被评为为镇馆之宝。“哇,好震撼啊。”听完讲解,杨镇小学的学生们连连惊叹道。

绕过石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首先参观了《青岛史话》系列展览。来自台湾敦化国民小学的孙亦虹站在青岛建制以来区域变化图前,指着胶州湾另一侧,跟同行的朋友分享道:“我老家在西海岸新区,我和妈妈去过了,你看就在这!”

穿过三层的《青岛史话》《古钱今说》《左臂丹青》《彩瓷聚珍》系列展馆,学生们对青岛近现代史以及古代文物,都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对先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感慨万千,心生敬畏,同时也收获满满。

下午,学生们集中走进崂山书院,在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研修与学习,游书院、穿汉服、学古礼。进入国学馆,学生们有序端坐在大堂的坐垫上,双手平放于矮桌之上,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古代学堂环境。游园中,菩提苑的书画展、太岁殿的道乐表演、归真堂的茶道和香道文化展示、国粹民俗馆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让大家眼前一亮。

刚到崂山书院正门,就有很多同学围着导游,争先恐后地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穿汉服呢?”在期待中,同学们来到国学堂,在讲解员带领下,相互帮助,系上汉服,整理好衣领袖口,直腰端坐,认真学习起中华民族古代礼仪。

讲解老师从汉服的特点以及穿着规矩讲起,延伸到“衣服”“衣裳”的含义来源。进而通过“为什么过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是什么?”“天干地支又是什么?”等一系列提问,在解答疑惑与描绘历史故事中,生动地讲述了中国优秀传统礼仪与文化。礼仪课尾声,在讲解员带领下,全体同学向自己的带队老师行揖礼,以表感恩之情;向至圣先师孔子行揖礼,以表敬重之情。

丰富多彩的课程模式,让原本高深的国学变得好看、好学和好玩,中华传统美德以学生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来,浸入学生们心中,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沉浸于国粹文化的熏陶。

晚上,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孔新峰老师,为同学们作《十有五而志于学——与青少年朋友谈学习》讲座。

孔教授从孔子在《论语》所说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讲起,引出“我们的一生都是以学为生,向学而生”的演讲背景,并抛出今晚的演讲主题——要有“学”的能力。

讲座过程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孔教授和学生们亦问亦答。为什么要学习?孔教授问。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讨论地热火朝天。一番争论后,孔教授对此总结为八个字——生而为人,学以成人。唯有人才是刚需,唯有知识改变命运。

只有学习的意识就可以了吗?非也,还要培养学的能力。孔教授表示,知识是重要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新时代需要人们转变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习型思维。一个人的知识、学历、才华等都是外化,其真正具有竞争性的资本是他的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孔教授告诉同学们一个重要诀窍——自我立法,从“要我如何”到“我要如何”。孔教授列举影响自己人生的时刻,例如自己幼年留下的《壬申维新》《超强记忆计划》等文案,以此告诉同学们自我要求和规范的重要性。

来自北京杨镇小学的男生在研学手册上认认真真地记下“我们要做一生的学生”,也有同学对青报教育在线记者表示,学习只有自觉主动,否则是无法学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要积极行动起来。

青报教育在线  李福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