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青益站 小记者

嘉峪关学校二年级二班:徐宁传统文化公益课进校园

2019-05-10 10:56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2019年5月9日,学校邀请传统教育专家徐宁老师走进了二年级二班,为学生们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歌。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结晶。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给小朋友带来的改变可以影响他一生。青岛嘉峪关学校一直重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建设,2019年5月9日,学校邀请传统教育专家徐宁老师走进了二年级二班,为学生们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歌。

课堂一开始,徐宁老师就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课堂互动,请同学们列举所知道的节气,有的回答春分,有的回答谷雨,也有的回答夏至,同学们都争相发言,踊跃表现。徐老师说,同学们对节气都有了解的不错呦,并且有的学生也学习了二十四节气歌,那么大家知道这节气的来由和表示的意义么?同学们充满了好奇。

徐老师说:“这二十四节气呀,起源于我们华夏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期,人民根据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总结自然界的规律,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古代劳动人民采用测量的手段,精确定义了二十四节气。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

“同学们,这二十四节气歌充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学习掌握祖先这些先进的文化,一起来朗读二十四节气歌好不好?”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好!”

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听来是那么的熟悉和悦耳。那一声声的读书声传出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读出了同学们对理想的追求。那美妙动听的读书声响彻整个教学楼。

每个月有2个节气,每个季度有6个节气,这6个节气中的一个字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句诗,4个季节就是4句,构成了24节气歌。立春,乍暖还寒时,万物开始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雨水,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惊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徐老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同学们讲解了不同节气代表的意义。

随着一声响亮的下课铃声,同学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用期待的眼神欢迎徐宁老师下次带来更加精彩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嘉峪关学校二年级二班 殷羽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