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理解中国父母的焦虑,除了印度人
摘要:中国父母焦虑的东西,其实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1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的父母是最焦虑的。
尤其是去年,各种自媒体、多数人的朋友圈、甚至微博里的大V们都在讨论“中产阶级父母焦虑”的话题。
据说,当时还引起成都的一个小区里发生“阶级对立”,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那么,中国父母都在焦虑一些啥事情呢?无非就是这些老生常谈,但却依旧能引起不断争论的教育话题:
“学区房又抢不到了”、“这个学区房好破,但地界好,买不买?”;
“又错过了这家初中的面试”、“我家孩子能上人大附中不?”;
“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就问我家孩子我是啥学历啥职业,查户口吗这是?”;
“又让减负了,天天早放学不留作业,不行,得让孩子补补数学了”;
……
中国父母焦虑的东西,其实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是,现今很多人不很理解,孩子就一定要按照你想的成为什么什么龙,变成什么什么凤?开心快乐,无愧于心,这不挺好吗?
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不可能,no way。
为什么?因为除了中国父母,日本父母、韩国父母、新加坡父母,都是焦虑的,他们孩子身上的压力和中国孩子没有本质区别。
而且,就连中国人一直不怎么熟悉的印度,他们国家的父母,也是一样的“焦虑套路”。
2
近两年,中国引进了几部印度、泰国等地的小众电影,很多都和教育有关,比如去年大热的《摔跤吧!爸爸》和《天才枪手》。
就在前段时间,又有一部类似的电影上映了,而且来自印度,片名叫做《起跑线》,讲的是印度父母焦虑的事情。
印度父母也焦虑?他们焦虑啥?和中国父母一样吗?答案是一样的,也是学区房、好学校、补习班。
先来看看这部电影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
在印度德里,一个服装店老板,他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因为这件事,他和老婆起了分歧。
他觉得找附近的一所公立校上学就行,而老婆却认为应该上名校,因为名校才学英语,不学英语就跨越不了阶级。
怎么办,听老婆的!于是,服装店老板一家走上了漫长择校路。
买学区房;
给孩子报名彻夜排队占坑;
和孩子一起参加面试;
孩子补知识,父母学面试;
为了假装上流社会,各种办法,洋相百出;
......
谁能想到,为了上个好学校,竟然要费这么多劲!
呵呵,印度人也许有所不知,中国家长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因为这些是身为家长的常态。
3
这部电影上映后,很多家长表示非常扎心,而且不止扎心,都快扎痛了。
为什么?因为这部电影揭示了教育的某种现状:教育对某些人就是门生意,而某些学校就是利益的交换场。
这显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寒门难出贵子”、“拼不过富二代”、“阶级固化”这类教育思想,而是“赤果果”的现实。
现实很骨感,理想却不再丰满。
当我们喊出“不努力凭什么拼得过富二代”这类中二口号时,有时候也该想想,你的资本究竟足不足。
所谓起跑线,其实就是父母所拥有的资本,当然,不仅仅包括金钱,也包括投入的精力和时间。
这才是中国父母焦虑的根本。
可惜,中国人不理解,中国的父母自己也不理解,现在,印度人帮我们理解了。
真是一个遗憾。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