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民委员谈“学前教育”与“留守儿童”问题
摘要: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利民委员就“学前教育”与“留守儿童”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记者会。会上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回答记者提问。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利民委员就“学前教育”与“留守儿童”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具体说了啥?小编带大家看一看↓↓↓
关于学前教育——
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
记者:学前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块短板,一方面总量不足,另一方面质量也有待提升,您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大资源供给,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刘利民:
目前,学前教育既面临规模发展,又面临提高质量的问题。大家知道,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可以给大家说一组数字。2009年,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是50.9%,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低水平。通过政府两期的三年提升计划,我们叫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带动地方政府投入,短短七年使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从50.9%提升到79.6%,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成就。我们现在有24万所幼儿园,幼儿4400万,规模已经很大了。尽管如此,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或者是弱项,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还是一个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领域。
这么快的发展为什么还不够?主要是底子薄、欠账多。如果描述现在学前教育的状况,那就是公办园少、民办园多、无证园乱。正如总书记讲到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所以,未来一个时期怎么做,我说12个字,就是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具体有五条:
第一,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为什么要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因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就要增加普惠园的资源。按照“十三五”规划,未来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要达到85%,这是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现在的幼儿园资源里,只有67%是普惠园。所以要加大对普惠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制定普惠园的标准,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服务或者进行奖补。
第二,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一方面中央财政要投入,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要推动出台学前教育的一些相关政策,比如生均拨款标准、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等等。要制定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确定收费标准。通过多元化投入,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年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学前教育的师资发展跟不上当前的形势。这里我想提三点:一是要把好学前教育教师入门关。真正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到学前教育队伍里来。二是要关心他们的待遇。最近有一个委员,他是学前教育专家,做了非常好的调研,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如何稳定提升,他的调研里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三是要加强学前教育的教师在师德、法制方面的之前培养和之后培训,使这支队伍能让家长放心。
第四,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立法必不可少。要加快立法进程,用立法的方式来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履行的责任,比如规划、布局、投入、师资配备等等,这一点也非常关键。
第五,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这一点一些家长不放心,怎么样加强监管,措施是很多的。除了大家想到的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以外,我认为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里非常重要。人与人的沟通很重要,希望家长能跟幼儿园组成家长委员会,参加幼儿园一些事情的决策,使家长明白、放心。
通过这五条,未来一个时期按照既定目标,既达到普及率85%,也达到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0%的目标。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
政府、学校、家庭联起手来让这些孩子充满阳光
记者:我国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规模已达到1亿,他们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请问刘委员,您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保障他们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另外,如何将义务教育相关的财政资金“钱随人走”的好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
刘利民:
感谢你提的这么一个有爱心的问题,因为你关注到了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在现代化建设期间,有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无论留守儿童还是随迁子女,他们都是农民工的子女。他们的父母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了力,政府理应把他们的学习、生活安排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想跟大家报告一下,一个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现在是1400万人。我们出台了一个政策叫“两为主”,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同时要以公办中小学吸收他们为主,这是“两为主”的政策。中国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有1.4亿学生,几个国家的国民加在一起还没有我们的学生多。我们为这1.4亿学生做了电子学籍系统,“一人一号”终生不变。它带来什么好处呢?可以确切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多少留守儿童,他们现在入学的状况、接受教育的机会如何。同时还带来一个好处,让他们到了城市里也能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把他们的生均定额经费可携带。经过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已经落实,1400万的学生80%在公办校学习,剩下的在民办校学习,他们都得到了政府财政资金的资助。这个问题是我们的特殊国情,政府花了很大气力来解决。
还有一个群体近些年来特别引人注目,就是留守儿童。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做了一个统计,从0岁到16岁的留守儿童有902万。他们中588万在义务教育学校学习,五分之一在技术学校学习。这个群体跟进城务工子女还不一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跟城市的孩子一起学习,近些年来还有一个很好的政策,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已经有45万孩子参加了高考。留守儿童不一样,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活没有来源,而是缺乏亲情、缺乏关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由民政部牵头,20多个部委参加形成一个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帮助这些孩子生活好、学习好。要做好这个工作:
第一,政府要采取兜底政策。特别要把这个政策落实到县和乡镇,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救助,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学上。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包括妇联都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他们最有可能失学或者辍学,所以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孩子有学上。因为在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现在小学的净入学率是99.9%,初中毛入学率是104%,巩固率是93.6%,所以绝不能让这些孩子辍学或者失学。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这些孩子的关爱,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使他们一个不能少地进到学校来学习,有失学和辍学现象的,要劝他回校学习。最近有一些省市做得非常好,把这些孩子从社会上劝回来学习。
第二,家长要履行自己监护人的作用。不管你身处异乡还是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的关爱,他的生活、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我希望父母有可能的话,带着孩子去打工,我们提供服务。如果暂时没有可能,希望你们尽最大可能关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政府、学校、家庭联起手来,让这些孩子也充满阳光。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