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教师研修首日 聚焦教育育人心灵赋能启新程
摘要:炎炎夏日挡不住求知热情。7月14日,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与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修在青岛蓝谷财富管理培训中心正式启动。
炎炎夏日挡不住求知热情。7月14日,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与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修在青岛蓝谷财富管理培训中心正式启动。35位班主任及管理干部齐聚一堂,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沉浸式“充电”。研修首日,齐鲁名师王海霞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关注心灵,以爱赋能——中职院校教师心理赋能与压力管理》的深度工作坊,从自我认知到学生沟通,为教师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心理赋能工具箱”。
开班仪式由王春主任主持,书记刘宇虹深刻阐述了此次研修的核心价值。她指出,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教育者、校园生活的管理者,更是其职业生涯的引路人。 这一“双师角色”的定位,凸显了职教班主任的独特使命。本次研修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实践调研等多元形式,为班主任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课程,着力提升教师的教育力、管理力与生涯指导力。刘宇虹鼓励教师们在专家讲座中学有所成,为提升育人实效储能蓄力;在实践调研环节带着问题意识参与,将产业前沿动态转化为生涯指导的鲜活资源。
王海霞老师是淄博市工业学校正高级讲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特级教师,淄博市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理健康委员会专家、中国社工联心理健康委员会专家、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队员、注册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和高级职业生涯规划师,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安全教育》等十九本教材教参的编写,发表专著两本,主持参与完成了二十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
不同于传统讲座模式,王海霞本次课程采用的是高度互动的“体验式工作坊”形式。她以一套充满童趣的“手脑协调操”开场,迅速点燃气氛。“做完感觉手指酥麻又放松,脑子都活络了!”李海燕老师笑着分享感受。这种身体激活正是王海霞设计的起点——身心和谐是情绪稳定的前提。
课程核心围绕“自我赋能”展开。王海霞老师抛出一个关键理念:“人性本善的本质,是生命内在向上生长的原生力量”。她随即引导教师进行“优势探索”——以真诚之眼发现身边同事的闪光钻石。“与龙昕燕老师相识多年,她的才华令我惊叹。尤其难忘那次她身着旗袍,展卷挥毫的瞬间,风骨尽显!”盛晓梅老师的赞赏真挚而具体。被点亮的龙昕燕老师意外又感动:“未曾想到自己的小爱好会被看见,这份‘被懂得’的获得感太珍贵了!”搭档多年的韩锚锚则将目光投向盛晓梅:“她带班经验丰富,那份对‘问题学生’无条件的信任和智慧引导,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份赞赏直抵盛晓梅内心:“我特别激动!因为这不仅是结果的肯定,更是工作 过程 被深度看见的共鸣——它比任何成果的认可都更滋养心灵。”
在“自我钻石清单”环节,教师们沉浸于三分钟的静心书写,梳理个人优势与潜能。当“善良”“有耐心”“执行力强”“善于沟通” 等词语被逐一响亮宣读时,全场同步响起坚定而温暖的回应:“是的,你是的!” 这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肯定能量场。深受触动的于倩老师动情分享,她以《论语》中的箴言概括内心感悟:“德不孤,必有邻”“近者悦,远者来”。古语精准道出了自我赋能与职业价值的深刻联结。王海霞老师随即点明其深意:“自信,源于这份稳定的自我肯定。它不仅是抵御外界风雨的盾牌,更是教师持久续航的动力源泉。”
针对教师常见的情绪压力,王海霞揭示了情绪真相:“生气,是体内‘升起的气’;情绪,是能量的波动”。她结合心理学理论与传统文化智慧,阐明情绪是中性能量,关键在于转化而非压抑。面对负面情绪,王海霞现场演示“觉察-面对-接纳-感恩”四步转化。王春与尚梦芳两位老师在角色扮演体验活动中,将“愤怒”作为主体被真诚地注视。王春老师分享道,“原本紧绷的状态逐渐柔软。”
随后,王海霞还引入了“正念呼吸法”与“心流”理论。带领全场进行一分钟正念冥想。她指出,教师备课、学生钓鱼或摄影时全神投入的“心流”状态,是最高级的幸福体验,教育的目标之一应是创造让学生进入心流的学习体验。
如何将赋能延伸到学生?王海霞引入萨提亚“冰山理论”,剖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通过她还分享了高一男生抗拒住校、沉迷网络、情绪暴躁甚至伤人的行为。表面是“问题学生”,但冰山之下是初中被欺凌的创伤、父亲缺位母亲焦虑又溺爱的家庭矛盾。他的核心渴望是“被爱、被重视、成为有力量的人”。通过家校协同调整,该生逐渐回归正轨。通过多个案例的展示,王海霞强调,教育需有“整体系统观”:“看见学生背后的故事,用更大更稳的爱去填补空洞,才能触及改变的核心。”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课程尾声,外事服务职业学校副校长姜封祥引用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在总结中升华了研修意义。他呼吁老师们:“我们或许难以将每个学生视如己出,但至少应将其视为‘一个孩子’,一个需要被平视的、完整的‘人’。”他还提出践行路径:放下评判,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真正“看见”学生与自己,在日常沟通中关注底层渴望——让学生感受到信任、接纳、价值感与心灵自由。
首日的深度心灵探索为后续研修奠定了基调。据了解,本次研修后续课程还包括由南京市德育带头人黄欢带来的《班主任建班育人策略》,以及殷树凤教授带来的《纲要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教师们还将走进青岛西海岸保税区物流园——这一国家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实地考察区域产业链与人才需求,为专业教学与生涯指导注入前沿视角。
从自我心灵赋能到洞察学生需求,再到对接产业脉搏,这场研修正助力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的教师们,以更丰盈的内心和更专业的素养,书写职业教育“以爱赋能”的新篇章。
青报教育在线 姜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