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家长监护责任须加码 儿童安全重在预防
摘要:春节期间,家庭聚会、外出游玩、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满是喜庆热闹。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些活动都藏着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如若家长不上心,孩子很可能遭遇意外伤害事故。
关注理由
春节期间,家庭聚会、外出游玩、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满是喜庆热闹。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些活动都藏着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如若家长不上心,孩子很可能遭遇意外伤害事故。
2月1日,浙江省温州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是一名5岁的小男孩。
事发时,一辆面包车从一幢房屋前驶过并停下,这名5岁的小男孩骑着滑板车紧随其后。小男孩似乎发现路上有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将滑板车停在路边,转身回到路中间蹲在地上捡起那个小物件。就在小男孩扔掉东西时,面包车开始倒车,车辆右后轮从孩子身上轧过。
监控视频显示,轧过孩子时,面包车车身有明显颠簸,但司机似乎毫无察觉,继续倒车。孩子遭到二次辗轧。
随后是让人揪心的一幕。孩子双手撑地,一边望着面包车,一边使劲爬向路边,似乎想用最快的速度逃离这个地方。爬到路边,孩子试图站起来,但就在起身的瞬间又狠狠地坐到地上。此时,没有任何人向孩子伸出援手,包括面包车司机。这名司机看着受伤后无助的孩子,驾车逃逸。
事故视频在网上传开。网友在批评肇事司机的逃逸行为时,也在问,孩子的父母、家人去哪了?
此前发布的最新《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在中国,伤害是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专家呼吁,应提高儿童和家长对儿童伤害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要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为什么春节期间要特别强调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因为大人都忙活一年了,在春节假期,很多人在精神方面比平时放松,再加上饮酒等因素,很容易忽略对孩子的看管。尤其是在大家庭聚会时,大人都以为会有别人照看孩子,结果却是谁都没注意。”北京市一家儿童医院的医生黄娟说,春节期间,孩子的看护一定要落实到人,明确责任。
儿科医生的特别提醒
今年春节假期,黄娟依旧选择了错峰休息,这个错峰延续到了3月。原因很简单,作为儿科医生的她,春节以及节后这段时间往往更加忙碌。
“过年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儿,但一些孩子在家里意外受伤,让人措手不及。每年春节,我们接诊的因烟花爆竹烧伤等意外受伤的孩子比平时多。烟花爆竹烧伤、瓜子壳卡伤和开水烫伤是儿童在春节期间最容易遭遇的三种意外伤。”黄娟对记者说。
“2017年春节,我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名儿童,这个孩子的眼睛被玩具枪PP弹击伤。虽然国家对此类玩具枪已经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但是每到春节,市场上依然有此类玩具枪售卖。据我了解,PP弹可以击穿纸箱,更别说脆弱的眼球了。所以,要让孩子远离此类玩具,远离这些本可避免的伤害。”黄娟对记者说,此外,她还对一种玩具深恶痛绝,那就是氢气球。
“我曾在街上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左手拿氢气球,右手燃放烟花,这种情形非常危险。烟花火星一旦溅落到气球表面便会爆炸,造成灼伤或者更大伤害。氢气球爆炸引起伤害的事故屡见不鲜,即使没有火星也会爆炸,比如化纤衣物摩擦产生的静电、汽车尾气甚至接听电话等都有可能引爆氢气球。”黄娟说。
更老生常谈的隐患是烟花鞭炮。
“春节期间发生的小儿鞭炮伤总是让大家很心疼。打开数据库,与鞭炮伤最相关的是两个关键词:眼部、手指。从急诊急救方面来说,这种事一旦发生,几乎没有哪个家长能做到特别冷静的处置。”黄娟说,她一向的观点就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在几乎有百害而只有微利的情况下,鞭炮就应该禁放。
安全隐患比比皆是
除了鞭炮外,其他类型的小儿意外伤害在春节期间也一样会发生,甚至可能比平时更多,比如交通事故。
“现在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但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却极低,自我工作8年以来,接诊因交通事故入院的小儿,无一例有儿童安全座椅。”黄娟的同事王树飞对记者说。
《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6年度)调研数据显示,北京、青岛、大连等8个城市的儿童安全座椅平均拥有率为41.1%,平均使用频率为80.91%,相应得到的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为33.26%。
是不是我国对这项工作不重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2012年7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机动车儿童座椅约束装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春节期间各位走亲访友,遇见长辈小辈,红包是少不得要撒一些的,但出行之前能先把儿童安全座椅配上吗?儿童安全座椅这几年也只是在小圈子里一遍一遍地说,现实中安装的还是不多。”王树飞无奈地说,如果春节带孩子回老家过年,也请家长不要以“总不能把安全座椅寄回老家”为由忽视安全问题,“现在不论是网络还是实体店,租赁安全座椅很方便。对于打算开车回家的父母,一定要安装安全座椅。身边的案例足以说明,孩子乘车时不使用安全座椅,就会把孩子置于‘可预见的风险’之中。这个可预见的风险,只需要家长花几百元买一个安全提篮或座椅,然后正确安装,每次带孩子出门时都使用,就可以消除”。
在儿科医生看来,还有一些意外需要家长警惕,比如气道异物、意外窒息、触电、烧烫伤、头外伤、意外中毒、溺水等。
黄娟说,在春节期间,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气道异物。春节聚会多,人员多、食物多,孩子如果没有被照看好,很容易出现异物导致窒息的事故。
“很多科普文章中都提到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基本属于纸上谈兵的性质,这种急救措施专业性较强,未经培训的家长一般很难有效完成,但关键时刻知道一星半点儿也许聊胜于无,一旦怀疑气管异物还是要立即拨打120,迅速赶赴最近的医院。”黄娟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照看好孩子,最好不要出现此类事故。
儿童安全重在预防
“说来说去,绝大部分的小儿意外伤害都可以归结为监护人的粗心大意。我曾在冬天出门诊的时候接诊过小儿坠楼伤,冬天的北京,你开什么大窗户呢。如果家长提高警惕,几乎所有的小儿意外伤害都可避免。”黄娟说。
在生活中,孩子面临的安全隐患多种多样,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儿童安全隐患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显的隐患,家长警觉性较高;一种是暗藏的隐患,家长警觉性低甚至没有,靠孩子自己注意并主动避开危险远远不够。
施娜在北京中小学从事安全宣传公益项目,“我曾经在普及儿童安全工作时与很多家长争辩过,有些家长认为‘我家孩子不会出事,出事也是因为别人伤害到了他’,还有就是‘我不可能时时刻刻盯住孩子,所以社会要提高儿童保护认识’。”施娜无奈地说,她做过很多儿童安全工作,通过文字、动画或与组织机构合作,以唤醒更多成年人的防范意识,家长是防止儿童危害事件发生的关键。
“虽然我国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是,这部法律在家庭保护方面的规定却较为简单和模糊,没有‘家长不应将孩子置于险境’等具体规定。家长行为没有法律约束,不会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失职,这是家长安全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的根本原因。”施娜说。
“我去给学校上安全课程时,曾经有校长表示,你讲的安全常识我们不爱听,你给我们讲讲如果学生发生事故,学校该怎么应对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预防中小学生被害问题专家王大伟对记者说,“儿童安全重在预防,而不是事后救助。”
在王大伟看来,春节期间,家长带孩子出门要防两件事:一个是踩踏,一个是走失。“我们在春节时一定要注意,比如说要是带孩子出去看舞狮子、舞灯笼,应该专门有一个成年人抱孩子,一定要把孩子抱住、抱紧了,别的什么事都不能干。还有一个就是踩踏,现在大家提出很多关于踩踏的补救措施,但真发生踩踏时,很多措施都没有太大作用。比如,桌子上有个杯子,这个杯子从桌上掉到地下的时候可能有3秒钟,我们现在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3秒钟上,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更重要的事情在于,怎么不让这个杯子掉下去,我把杯子往里面搁搁不就行了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防范为主,这是所有家长都要关心的问题”。
“请家长一定记住,不能因为孩子没有遭遇安全事故就掉以轻心,切勿心存侥幸;人防、物防、技防都不如心防,家长要时刻担心孩子的安危,提高安全意识。”王大伟说。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